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残雪的作品中,通过对人、社会、自然的诡异的审视,揭示出潜伏在潜意识深处的存在状态,布满了丑陋的意象,但正是在这种变态诡异的关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才得到了异样的揭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但有外在的敌人,也有来自内心的敌人,这也许是更加真实和完整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子虚乌有,虚拟空间变为实体世界更是捕风捉影。下一代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是全真物联网,让用户有更真实的体验,而不是进入另一个实体世界。  相似文献   
3.
2003年,羊年.那一年,“非典”肆虐,果子狸家喻户晓.这东西,据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看其模样,鼠不鼠猫不猫狗不狗,可见是个谬种. 2015年,也是羊年.这一年,雾霾不断.十二年一个轮回,山上狸跑了,雨下狸来了.这霾啊,更不是东西.过去万恶的旧社会“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现在全国人民正喜气洋洋地跑在奔小康的路上,让霾这东西搞得很是不爽.以至于,但凡晴天,但凡见到太阳,就让人生出超现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台湾现代派文学思潮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现代派一出现便受到批判。首当其冲的是纪弦“六大信条” ,覃子豪以“六条正确原则”迎击。对现代派诗的批判 ,持续近 2 0年 ,经历三个战役 ,出现了唐文标、关杰明、高准三位理论骁勇。纪弦节节败退 ,最终宣布解散现代派。继之 ,“创世纪”的“超现实”成了众矢之的。对现代派诗的批判之后 ,又掀起了对现代派小说“西化”倾向的批判 ,赢得台湾文学向民族、向乡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那些富有魅力的美感内容、丰富动人的情感题材、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往往使与读写随行的审美活动产生一种超现实的力量,具有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效果。作为审美现象,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但作为语文教学还相差甚远,还应当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宗旨。为此,笔者拟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6.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7.
小说情节的传奇性,既指故事情节的虚幻新奇、纷繁复杂,又指情节设置的腾挪跌宕、摇曳多姿。中国古代小说中构设传奇性情节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巧设悬念,于延宕篇章中添"奇";二是构造巧合,于波澜起伏中显"奇";三是移花接木,于情节"移植"中设"奇";四是使用超现实手法,于虚无幻茫中生"奇"。传奇性情节的构设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夏秋 《声屏世界》2022,(3):27-28,31
2021年,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众多献礼片当中,《革命者》有着别具一格的诗韵特色,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深地感染了无数观众.影片致力于象征写意的功能和银幕视觉的强化,这是与以往主旋律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文章主要通过多视角塑造文人的叙事风格、革命浪漫式的画面以及升华主题的镜头语言这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9.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唐代李贺与李商隐的"登仙"类诗歌,运用通感手法为"登仙"主题服务,可以引用通感理论来分析其具体艺术特色。另外,二李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愿意融入宗教核心。李贺宁可以艺术通感技法来"创造"一个生动活脱的仙境,也不愿深入宗教核心,这是他与义山最大的不同。而"登仙"对李贺而言是一种摹幻及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对义山而则为力图实践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