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洗钱罪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新型犯罪,但在该罪构成要件上还存有诸多争议,尤其是主观方面, 如洗钱罪主体范围及明知含义的界定、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能否构成洗钱罪等.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一剖析,以期对金融及司法部门打击洗钱犯罪有点滴之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致险源,人们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过失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明证。过失犯罪是由主体内外因素综合互动引发的,但是行为主体社会责任感不强、经验泛化和注意品质的缺陷是导致过失犯罪的主要因素。因此,行为主体注意调适和优化上述三个方面,就能够有效地预防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问题。认为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误解了犯罪共同说的原意,共同过失犯罪在符合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情况下也构成共同犯罪,也应当适用共同犯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处罚原则。共同过失犯罪的核心是共同注意义务,共同注意义务的来源是刑法规定和先行行为。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人员监管不力是近年来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我国刑法缺乏安全事故中负有直接监督职责的公职人员的责任规定,或者对其处罚有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厘定公务监督过失的概念及该类犯罪的主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设立"公务监督过失罪"的现实必要性,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谈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刑法学中对犯罪因主观过错不同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与故意犯罪对立并存。通过分析我国新刑法法定的过失犯罪,在学理上进一步丰富犯罪过失的类型,希望能给立法的完善以启示,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惩罚各种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6.
王震 《考试周刊》2012,(19):190-191
在论证共同过失犯罪作为共同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进一步理顺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有利于形成通行准确的概念在实践中操作。  相似文献   
7.
论过失犯罪     
武新华 《大观周刊》2012,(28):75-75,67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产业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生产、管理、交通运输等日益复杂化、现代化。过失犯罪的质与量也因此大大提高,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但同刑法理论界对故意犯罪的研究相比较,同过失犯罪的质与量大大提高的形势相比,关于过失犯罪的研究仍显得不足。我们应该注重过失犯罪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加以对它的关注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过失犯罪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过失犯罪的理解,并能找出一些重点和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疯狂的代价     
《当代体育》2008,(4):47-47
“小皇帝”詹姆斯一直都是球迷心中的偶像,在与尼克斯的比赛中,詹姆斯的出色表现使得球迷更加疯狂。当两队的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名17岁球迷为詹姆斯的表现所折服,他情不自禁,直冲向詹姆斯,向他心目中的英雄表达敬意。球迷的举动让保安措手不及,好在他们的身手过硬。很快将球迷制服。这名17岁的球迷将以过失犯罪被控告,  相似文献   
9.
杭州飙车案一度引起全社会对于交通肇事罪认定标准的关注,更导致了学界对于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别的热烈讨论。交通肇事罪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又视情形而区分肇事者的主观心理状态,故应该分情形区分不同主观心态的可罚性。通过分析两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交通肇事罪的立法依据以及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推动交通肇事罪立法的改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否认了过失的共同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二人以上共同的过失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案例却屡见不鲜。这一规定一方面可能导致一些应当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不能当做犯罪处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刑事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