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20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7,(1):34-37
通过对105份裁判文书及学者学说的阅读整理,发现对于预约合同可否强制履行,无论是在司法实务中还是理论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通过分析,认为从违约责任的法条规定、合同自愿原则和预约合同的目的来看,应认可预约合同是可以强制履行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种形式,合作开发促进了开发行为的实施。合作开发具有其特殊性,极易引起纠纷。对其概念特征、合作开发的组织方式、如何确保合同的合法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违约自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本质上就是当事人通过自由协商,决定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根据其意志调整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协议。当事人有是否缔约的自由,和谁缔约及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变更与解除合同的自由。但违约是否自由则从未明确地说明。而人们往往根据违约责任的存在而否定违约行为的自由。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违约行为往往就是缔约一方的自由选择的结果。文中从以下方面来说明违约的自由:违约行为的现实合理存在;合同法未对违约行为进行限制;对违约行为的适当规制并不是对违约行为的禁止。  相似文献   
4.
档案寄存工作是档案馆中涉及法律内容最多的一种档案活动。随着档案寄存工作的开展和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档案寄存工作的争议将成为档案馆首当其冲的争议问题和热点。因此,档案寄存中的法律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收存和提供利用问题 档案寄存是一个具有《合同法》民事法律效力的档案保管、利用活动过程。因为,他是在自由自愿平等的……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品知情权张女士看到某旅行社"条条线路送保险"的广告后,参加了一个海南旅行团,可签旅游合同时却未看到保险合同。经追问,旅行社工作人员称已为张女士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即所谓的"送保险"。说法:一些旅行社宣称的"送保险",其实是旅行社责任险,却容易令游客误以为获赠了旅游意外险,一旦在旅途中发生意外,游客权益其实并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6.
就业三方协议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前,以书面形式明确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就业意向、责权义务,有着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依据。文章就签订三方协议的三方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规避风险,明确责任,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同法学》是电视大学开放法律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涉及深厚的民法理论,而且,应用性又极强。因此,学好该门课程绝非易事,不仅需掌握相关的民法理论,而且,《合同法》的相关条要非常熟悉;此外,要结合案例细心体会,只有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黄宁 《大观周刊》2011,(44):54-54,56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行为人实施的某一个违法行为同时具有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法律现象。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概念及其竞合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竞合相关学说,探讨了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制度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我国现行《合同法》具有许多突破性的特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从内涵及其特点、归责原则、形态、免责事由、承担方式几方面对违约责任制度的相关问题作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在违约之诉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得到支持,一直是一个较具争议的问题。实际上,只要在客观上存在法律认可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减损,即应认为有精神损害,而无论该精神利益的丧失是基于侵权还是违约。现在随着违约行为导致精神损害的纠纷日益增多,司法实践已经向人们提出了违约之诉中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现行法中违约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也非解决之道。我国存在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生存土壤,通过对现行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目的性扩张解释的途径就可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