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八旗驻防制度是清廷独创的以少数兵力掌控辽阔疆土的军政制度,而驻防城则是落实这一制度的重要载体。清廷有计划地强行置入各行省的直省驻防城,尽管随着朝代更替、战事频仍、城市改造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损毁,但其显性及隐性历史遗存至今仍丰富着其所依附城市的文化内涵。文中对21座直省驻防城(包括16座满城)的历史遗存进行梳理、发掘,不只是为城市特色营造、历史街区保护、新区建设等决策提供依据,更是为了找寻城市的记忆,让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
继承和发展宣南文化.自破题至今已逾十载。其间区委立题调研.专家考据论证.政协聚贤辑录,政府倾力保护文化遗存、开发文化产业、树立标志景观.文商各界志士仁人上下奔走、思谋践行,蔚为风气。以宣南文化凸显宣武区的城市价值.打造宣武区的城市品牌,已经成为政府和市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正>从2005年起作者开始有计划地针对有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遗存进行拍摄,用摄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拍摄的中国古建筑近千座,累计摄影作品超过3000张。本书中的牌坊、祠堂和塔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类别,大量建筑遗存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董建 《收藏界》2011,(1):86-86
1955年3月,黄宾虹夫人宋若婴及子女黄用明、黄映宇等在黄宾虹的追悼会上宣布:要秉承黄宾虹遗愿,将其遗存的作品五千余件和所藏文物共计万件以上,悉数捐赠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画家近乎全部的生命遗存,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数量、最完整的捐赠。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2014,(3):2-F0002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06年的“苏州振华女校”。校园内的苏州织造署旧址,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耸立于西花园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伟绩碑、已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等等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亦为西花园添景加彩。百余年来,贤达名士对学校垂注有加,当年一批社会贤达如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等曾出任校董,  相似文献   
6.
赵兴勤 《寻根》2014,(5):101-106
《南村辍耕录》所著录的700多种“院本名目”,多已不传。近几十年来,经过不少戏曲研究者的努力,对金院本的残存陆续有所发现,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胡忌的《宋金杂剧考》作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著作,在院本钩沉方面有不少创获。他的即剧寻剧、借剧证剧的研究思路,即从后出之剧作寻找金院本残存之印迹,以后世剧作中穿插表演之小戏(亦即“戏中戏”),证明院本的存在,影响不少研究者。后来,几乎所有试图在院本钩沉方面做点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所遵循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大都如此。  相似文献   
7.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2):56-56,F0003,F0004
从目前人类可以勘查到的史前先民文化遗址上,仍有大面积的臣石文化遗存,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巨石崇拜遗迹。此处所规定的巨石文化,特指人类由“新石器时期转入青铜时期”这一个历史阶段。各个地方人类的文化进步并不是同步的,所以在时间概念上,就缺乏一致性,不同地域里,巨石文化之间会相距数千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唐模与灵山等徽州古村落所以具有天人和谐的无限魅力,成为当时最佳的人居环境,取决于徽州人在环境选择、调适乃至创建中所坚持的顺应自然、亲和山水的自觉意识,关爱自然、物我共荣的伦理守则。珍重并发掘徽州古村落历尽沧桑而弥足珍贵的山水文化资源和生态伦理文化遗存,对于构建中国现代生态伦理学体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潘立明 《历史教学问题》2006,(4):F0003-F0004
①②近年崛起的旅游胜地江西婺源,古代曾隶属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的歙县、绩溪、祁门、屯溪、休宁,加上婺源,称一府六县。1937年,国民政府将婺源划给江西,因而婺源境内的徽派建筑等历史遗存颇具徽州之古韵。①婺源境内有不少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图为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村落——李坑,那潺潺的小桥流水旁的青石板路上记载了明清古宅的年轮。②伴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曾经“清静、无为”,落英缤纷的古村落正徐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当下,要寻找一个完整的古村庄已十分困难,而李坑尚留下了一处活标本。③徽墨画在婺源明清建筑中留下的古风令…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发展良好。笔者认为,我们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还要透过历史遗存,发掘、传承并解惑民族文化,为中国的职教事业打开一扇传承之窗,为其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我们就要寻找到这样一个载体,来呈现出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并且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开启又一篇未来职教事业的华美乐章。而这个载体,非博物馆莫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