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年前,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举行了争做“文明小卫士”活动颁奖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宋庆龄基金会主席副主席俞贵麟、张文康、鲍培德、国家社会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以及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搜狐公司董事局  相似文献   
2.
展艺台     
《小学生导读》2011,(12):50
  相似文献   
3.
学校简介     
安徽省金寨县梅山第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城镇小学,系"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市级家教名校""金寨县示范学校"现坐落在老县城史河路中段。学校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坚持内实外扬,走特色强校之路"的办学宗旨,制定了"用文化经营学校,以特色打造校园"的办学理念,以"规范,发展,上台阶"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努力办"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为目的。学校领导团结勤奋、廉洁奉公,营造了"阳光多彩,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教风,"扎实勤奋,乐学向上"的学风;学校确立以"书香文化搭平台,特色文化作支撑"的学校文化建设思想。以少先队阵地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成立了"少  相似文献   
4.
5.
与希望同行     
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有着共和国"将军县"的美誉。这里也是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诞生地。那张大眼睛小姑娘的照片,表达出大山里的孩子对文化知识的强烈渴望,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今天,我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大学与革命老区金寨县自1985年开始联合开创了一条高等职业教育通向农村之路。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以农业生产为主,是安徽省最大的山区县。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约,金寨县的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经济成为老区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振兴靠人才,金寨县缺的就是人才,人才既进不来,又留不住。全县每万人口中仅有大学生55人。1985年,安徽农业大学与金寨县联合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全日制县属大专班——安徽农业大学金寨大专班,开始了高等职业教育通…  相似文献   
7.
胡遵远 《新闻世界》2013,(2):147-148
2012年,是深入学习、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金寨县广播电视事业应对挑战、寻求突破的关键之年。一年来,他们紧密团结、紧紧依靠全台干部、职工,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各项工作、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努力巩固、积极拓展全县广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为加快构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金寨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创新发展思路年初,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始终突出"三个重点"、牢牢扭住"三个关键"、统筹齐抓"六项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县情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金寨县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交界处,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万亩,山场431万亩,总人口63.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5.8万人,是全省面积最大,山区人口最多的县,是集高寒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也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我县的地形地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事关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金寨县是著名的将军县,又是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在20世纪90年代,金寨县奋力拼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金寨县地处三省八县的结合部,文化习俗呈现多样化特征,方言也不统一。莲花山位于金寨县境的中部偏东,较好地保存了当地古老而又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方言俗语。莲花山方言与金寨县各话区方言乃至整个江淮官话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既有一致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研究。对莲花山方俗词语的调查、记录和考释,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方言特色,也有助于对皖西地区乡土文化、江淮方言发展演变、古代文献地域特色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