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34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俄罗斯在萨哈林岛东北部近海海底,发现了一处绵延几百千米的可燃冰矿床。可燃冰能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那么,可燃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源呢?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外形与冰相似。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解决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可燃冰这种宝贝可是来之不易,它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不…  相似文献   
2.
3.
《矿床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又是一门较为抽象、难于掌握的课程。本文从《矿床学》课程的研究任务、教学思路、课程内容选择、讲授方法、对授课教师要求、使用教材要求、对学生要求、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完整过程等多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学好《矿床学》课程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造山带最为突出的国家,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这类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从最新造山带构造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并对这些内容作了探讨,旨在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塔钒矿床是近年在东疆地区新发现的新型矿床,本文从矿体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的形成,研究了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Micromine地质工程软件,对霍各乞铁铜多金属矿二号矿床钻孔、样品分析、剖面、地形等数据进行了地质数据库的构建,对主矿体进行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并以Fe1矿体为例,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分布特征,以及各矿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石匠山次火山热液型铜矿的矿体主要围岩为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质砂岩与凝灰岩,矿床成因是: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质砂岩与凝灰岩在沉积成岩时,其内含有铜,在次火山热液作用下,使岩层中的铜活化,进入热液,并随热液迁移、富集成矿。又受后期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使铜再次富集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西约25km处,在大地构造上,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东段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局部隆起区。前人(从1959年到2001年至少有四个地质队)曾把磨石山南部的羊蹄子山矿石看作是一个无法利用的铁矿点,但近年,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科研团队的勘查与研究,认为这不是一个铁矿,而是一个钛矿床,并在其北部磨石山发现了新的大型锐钛矿矿带。  相似文献   
9.
矿床学是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矿床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该文尝试从传统课堂、课后实验和野外实践三方面着手,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出在传统课堂讲授和课后实验训练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拓展野外实践教学,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矿床学综合研究思维。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地质学专业本科生。  相似文献   
10.
汤中立院士,矿床学家、地质矿产勘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院士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对金川镍矿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该镍矿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镍矿。他通过数十年深入系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深部熔离--一期或多次贯入成矿”模式,并建立了典型小岩体铜镍矿床为代表的“深部熔离--贯入的组合成矿模式”。该理论成果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使我国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先后获甘肃省、国家地矿系统联合授予“祖国镍都开拓者”荣誉称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家荣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金川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国内外地球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编9部中文专著、1部译著和2部英文专著,培养了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