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分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看志于“道”与阿世媚俗之间的两难选择。作为封建社会初期的典型知识分子,陆贾面临着同样的选择,这就决定了他人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师承了先儒志于道的高洁品质,另一方面,由于秦汉之际高压的文化政策,他又难于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但志于道是其人格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对汉初陆贾的“无为”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陆贾“无为”论是在总结秦亡教训上的一种以道入儒的思想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仁”、“礼”为纲,以道家为表,儒学为里;“无为”为用,“仁治”为体,而融合儒道两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本还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的孟、苟思想的渊源及对汉代大一统政治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陆贾是西汉初地主阶级政论家、思想家。他将儒家“仁”“礼”上升为“天道”的内涵,最高道德本体,提出恃“天道”而处世事的“怀道者”范畴。将“怀道者”分为君、贤二类,强调威权与仁义结合的“圣”“君”合一思想,为西汉君主专制作合法性论证。同时,陆贾又通过对“怀道者”与“避世者”的区别,批判了当时的神仙方术之士不理世事、不济国艰的道家之徒,突出表现了他的新儒家治世思想。  相似文献   
4.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5.
在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董仲舒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陆贾的应有地位,陆贾实则是汉代尝试建构儒学形而上宇宙论支持系统的第一人,也是汉代尝试以儒学统一思想(独尊儒术)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汉代促使儒学与王权政治磨合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人,因此,其书《新语》实则是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陈倩 《双语学习》2007,(5M):55-55
让一个缺少文化内涵的国君刘邦对治国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有相当难度的,陆贾作为汉朝的政治家,其关于如何巩固政权的国家统治思想有着自己特有的论述方式和特点,本文试做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7.
西汉"过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从陆贾到司马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朝自陆贾首发"过秦"之嚆矢,中经张释之、贾山、贾谊、晁错等人的努力,到武帝时,研究"过秦"成为巨大的社会思潮.司马迁以<史记>为载体投入"过秦"研究,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探讨秦失政的原因,重点关注现实政治方面,以<史记>承担起为现实和未来服务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8.
陆贾是汉代儒学改造的先驱,他面对秦汉间新的政治形势,积极提倡儒学,自觉对儒家思想做出调整,并在调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使儒学的宗旨与功用逐步为刘邦朝廷所认识,促成了儒学与君主权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楚地人陆贾.以门客的身份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能言善辩。他先后两次出使南越。游说南越王赵佗去帝号,不得僭越;劝说刘邦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刘氏岌岌可危时,以“天下安,注意相;天下乱,注意将”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将相和”,斩除诸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