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墟的族群纷杂。丙、戎、史、卷、息等居住在殷墟的族群只有核心家庭的规模,并无独立的邑落。作为族邑模式认识基础的“族墓地”的判断存在问题。孝民屯墓地存在多个核心家庭或扩展家庭一级的族群,总体上而言是公共墓地。“族邑模式”对认识殷都布局的适用性有所局限。殷墟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规模大、分布密集,作坊等操作链类遗存与居址、墓地等生活类遗存往往共存,形成7个居住、生产与埋葬等共存于同区域的考古情境,是当时基层社会组织“工、居、葬合一”的体现,可用工业作坊区模式来指称当时这种聚落形态及基层社会组织。工业作坊区在商王族(包括多子族)控制下,以超血缘关系的人群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这是殷墟作为晚商都城区别于其他次一级聚落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6,(3):F0003-F0003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内蒙古人民关于将成吉思汗陵迁回故地的要求,并决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兴建成吉思汗陵园.随后,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专项研究.相继成立了成陵迁建委员会、迎陵代表团等。1954年3月15日,迎陵代表团由呼和浩特出发,经兰州抵达西宁,甘肃省人民政府有关人员陪同抵达塔儿寺。  相似文献   
3.
信息链接     
《档案与社会》2006,(4):56-56
阿拉善盟档案馆落成,郑天翔向包头市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锡盟档案局领导深入嘎查指导档案工作,成吉思汗陵档案馆成立,南宁将建立高考违纪电子档案,贵州省档案局(馆)实行人员双向选择上岗,湖北鄂州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征集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6,(4):F0003-F0003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批准迁回成吉思汗陵的同时,决定兴建成吉思汗新陵,并为新陵拨款80万元。1954年初,成立了新陵建设领导机构。是年4月,新陵由乌兰夫主席亲自奠基,1955年春,新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由内蒙古计委设计室设计、内蒙古建设工程局承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晚清篆刻艺术家黄士陵“平整中见流动,挺劲中寓艉雅”、“外貌呆板,内含奔放”的风格特征和开“黟山派”一代宗师的艺术成就,并就黄士陵与吴昌硕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曹操在《三国演义》著名的三大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杰出的智慧。罗贯中分别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了突出的描写。尤其赤壁之战,曹操虽败犹荣。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结论,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智者形象,堪称为大智者。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纷纷投入发展旅游业的大潮中,于是,如何加快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是一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大课题.探索加快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机制对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点弥勒县可邑村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之一,成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自然村.它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对其他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客家古邑(是指今广东省河源市所辖五县即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源城区等地域地理的范畴的统称,是秦设古龙川的一部分)家训中的言行举止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为官之道和交友齐家之道等"四道",堪称家训文化最值得称道的智慧之光。对于破解今日社会之道德滑坡、公德意识薄弱、美德式微等在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谓用之恰逢其时,若加以科学继承、辩证扬弃、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必能实现今人"修、养、治、平"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欧孔燕 《文教资料》2008,(28):61-63
竞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对于他们所创造的"幽深孤峭"的审美风格后人多持否定看法,指责其诗境的狭窄,把诗歌创作引向了歧路.本文从竞陵派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晚明的文学思潮以及钟惺谭元春的个人思想等方面考察了"幽深孤峭"之风所形成的原因,剖析了这种诗文风格的独特审美意蕴,从而肯定了它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访谈等方法,对位于云南省弥勒县的彝族山村可邑村进行了文化生态及体育产业化开发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节日是可邑村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摔跤、阿细跳月、祭祀仪式等活动更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识。可邑村传统体育文化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