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对传统思想和时代新风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直接接受,而是通过家族中的优秀人物作为接受中介的。陶渊明的儒家用世思想和刚烈个性,明显地带有以陶侃为代表的祖先的宗族的情结和气质;而陶渊明的玄远自然的精神风貌,则打上了外祖父孟嘉的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人物,东晋的陶侃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陶门五柳又称为陶门柳,是陶渊明的象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仰慕的文人,寄托了各朝文人的理想,陶门柳也具有了隐逸高洁的意义。然而这是误读,因为在陶渊明之前杨柳与隐逸没有关系,杨柳的象征意义是对生命长久、家业兴盛的祝愿。杨柳与陶渊明的祖先陶侃有着特别的关系,武昌柳是陶侃建立功勋和善于治军的标志。陶渊明借助五柳表达的意义应是建功立业、家业兴盛,而隐逸高洁是后人将陶渊明晚期的思想与生活赋予五柳的结果。陶渊明五柳本来是在宅边,而不是门边;五柳不是在彭泽县衙,而是在柴桑的布衣之居。空间位置的误读也为意义的误读提供了基础。误读既是后世文人的需要,也是清廉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东晋一代之纯臣陶侃,为了东晋王朝鞠躬尽瘁;面对荣禄宠幸,他功遂身退。他不仅战功卓著,才学也是不可小觑。陶侃喜欢诗文,行文如流,从他的仅存的文学作品中,表露出他为国尽忠、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体会到他的才德兼备和那份忠贞报国之情。陶侃的精神更加感染着曾孙陶渊明,激励着他寻求人生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陶母责子     
陶公(陶侃,字士行,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幼年家贫,曾为县吏,后官至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屡立战功,为东晋名将)少时作(做,担任)鱼梁吏(监督河道桥梁的官吏),尝(曾)以(将,把)坩鱼乍(音gānzhà,一缶覃糟鱼。坩,盛物的淘器。鱼乍,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腌鱼、糟鱼之类  相似文献   
6.
晋代陶侃来自败亡的吴国,出身寒门,在政治上"始愿有限";他长期受儒学沾溉,看重士大夫名节,毕生谨慎自律;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于壮岁投笔从戎,勤劳国事,坚持不懈地同叛臣逆将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始终"自抑","不与朝权",固辞荣爵,来去明白,具有足以感人的君子风范。考其一生行迹,找不出任何怀有"窥窬之志"的证据。《晋书》凭术士对一梦境的解释,推论他"潜有窥窬之志",是极其荒诞且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7.
8.
略论陶侃     
  相似文献   
9.
在王敦之乱平定后的十数年时间里,陶侃一直坐镇上游荆州,其在东晋初年政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陶侃对于上游建康的忠诚却一直受到怀疑,其有“窥窬之志”的议论在当时就已兴起,千百年来后世史家对此更是聚讼不断。通过分析陶侃政治生涯中的若干片段,认为陶侃或许在司马睿渡江伊始便不为建康方面所信任,而明帝时陶侃出镇荆州也是明帝为了制约王导的无奈之举。《晋书》所载陶侃的“折翼之梦”,或许也正是反映了当时士族群体对于出身寒素的陶侃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背后,则反映了在门阀政治发展的背景下,“士庶有别”观念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0.
对陶渊明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其曾祖父陶侃:一是其外祖父孟嘉。陶侃给予陶渊明的影响,是一种出身寒微者所具有的刚毅刻苦、勤奋勤俭、质朴有力:孟嘉给予陶渊明的影响,则是士族阶层应有的稳健自如、冲淡平和、有教养。这两方面的影响,对陶渊明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