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具有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条件.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劳动是指在社会主义不发达的历史阶段上劳动者为他人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是技术关系,而是生产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具有剥削性.另一方面,这种剥削与前资本主义剥削相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把这一重性叫做发展性.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平台经济中配送工人的劳动状况,不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要求。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雇佣劳动理论,配送工人陷入相对贫困的原因可归结为:配送工人对配送平台企业的实质从属、配送平台企业对配送工人的专制管理、配送工人的劳动效率与计件工资的反向变化。这一分析框架同时为确认配送平台企业和配送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在现实中,配送平台企业凭借资本和数字技术上的优势故意模糊配送工人的雇佣劳动者身份,使得配送工人呈现出劳动过度常态化、劳动风险“合理”化、劳动冲突流动化的新特点。因此,配送平台企业用工治理的关键在于确认配送平台企业和配送工人之间的雇佣劳动关系、提高劳动强度与工资的匹配度、加强职业安全保护、完善冲突化解机制,以推动配送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配送工人高质量就业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正义视野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是对劳动正义的背离。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根基是"人"的劳动,"人"的"劳动"成为"人"的应得的根据。伍德等人忽略了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体系表面正义性下的,对其在本质上剥夺作为人的劳动主体依据人的劳动的应得的非正义性雇佣劳动体系的最深刻的揭示,从而简单认为马克思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正义性,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组织方式变迁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及其变化问题,并且重点分析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同时反应其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形式的变迁。并且探讨在经济中各个阶段的劳资分配,从而说明了由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资本雇佣劳动——劳动雇佣资本的三个阶段实质性的劳资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在以人的需求为特征的身体哲学思潮影响下,莱博维奇指出《资本论》具有缺失雇佣劳动的片面性。由于对资本循环和劳动者(资本作用的对象)认识的不全面,导致对资本认识的欠缺;由于把必要需要看作固定不变的因素,导致对资本整体性考察的缺陷;此外,对马克思的片面认识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由此他认为,人类需要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工人的需要优先于生产力,应当用工人需要首要性理论取代生产力首要性理论,把工人需要满足的状况视为判定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一致性的标准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动态发展状况的依据,把阶级斗争视为实现工人首要性地位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他对《资本论》的片面性解读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其超越《资本论》的逻辑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6.
雇佣劳动与资本》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科学地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阐明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揭露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及资本增殖的秘密;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对货币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的比较,得出了工资与资本利润成反比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恩格斯为这一著作1891年单行本撰写<导言>的历史背景,概述了<导言>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学习和研究,认真区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进程中"比较早期的著作"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用科学、准确的概念阐述、宣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新的观点";应当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比较早期的观点"、"旧的论述"同他们思想成熟阶段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8.
肖勇 《现代情报》2003,23(9):2-3
认为现存的经济学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理论,而知识经济是不同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式。在此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知识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与突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雇佣劳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建构主要表现在他从主体向度与客体向度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本质内涵进行的深层解剖,其主体批判线索深深内置于历史性生产关系的发展线索之中.同时,伴随着雇佣劳动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拜物教问题,没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内在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在凸现,工人阶级是无法真正冲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拜物教的观念牢笼.因此,对雇佣劳动所带来的拜物教的主体向度的批判是建立在客体向度成熟的根基之上的,经过主客体双重线索的共同作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雇佣劳动”必然向“真正自由的劳动”发展,由此,人类社会也就实现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0.
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是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的生产经营和雇佣劳动是其存在的决定条件。这种对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的科学分析和抽象,只能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现实关系为参照,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剩余价值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