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辨析先秦"乐"的含义,指出否定者对墨子"非乐"思想的误解,探究墨子"非乐"思想的真谛,挖掘墨子以及墨家在制定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礼乐"制度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非乐》篇可知,墨子主张功利性和审美性的统一,非常重视人的物质生存需要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种实用精神的贯穿之下,墨文的《非攻》《尚贤》《兼爱》等篇承认人对“利”的需要,追求人的平等、自由。墨子的主张丰富了人性美的思想,在人性美的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启子淫溢康乐①,野于饮食。将将,磬以方②。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历代研究《楚辞》的学者如姚鼐、翁方纲、王引之、朱、梁章钜、胡绍、郭沫若、闻一多、姜亮夫、刘永济、蒋天枢等都据以论证《离骚》中涉及夏代历史的诗句所隐含的史实及句意,虽然结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都是深思精研之所得。遗憾的是诸家几乎都忽略了对《武观》流传演变的情况作深入的探讨,充分利用其史料价值纠正《史记·夏本纪》中的错误从而对《离骚》中有关的诗句作出较为合理的解说,因此尚需对…  相似文献   
5.
墨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6):F0002-F0002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有“非儒即墨”之称。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撰成《墨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论"非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墨子“非乐”思想的剖析,阐述了墨子的功利主义音乐美学观,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墨子音乐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子与荀子文艺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荀子分别代表墨家和儒家学派展开了关于文艺思想的论争,其文艺观的不同体现了政治观念和阶级地位的尖锐对立。墨子坚持"非乐"观点,宣扬文艺无用论,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荀子坚持以乐辅礼、教化世人的"倡乐"观点,宣扬文艺审美功用论,代表地主阶层的长远利益。后世儒家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教中就有荀子学说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音乐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由于礼乐制的逐步崩溃,乐逐渐摆脱礼的束缚,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独立地位,音乐本质的作用才开始较多的为人们所注意.作为墨于思想体系中重要的“非乐”思想在我看来似乎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反对一切乐,是直面现实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0.
《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认为乐与礼皆法自然而生 ,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精神 ,礼体现了自然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