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洋与我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近代以来,爱国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发南洋侨胞的民主革命思想而呕心沥血,雷铁崖即中其中的典型。本文通过雷氏在南洋的民主革命活动,阐述雷氏在南洋开发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而培养和完善未成年人的素养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故不同学科、不同课堂承担各自不尽相同的养育任务。笔者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一个特殊的人文学科,其本质就是养育学生人格,让精神站立起来,养育成长,服务未来人生,为学生的成材、成功、成长、成人提供独特的营养。这种独特的营养落...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持续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这一时期,为了维护这种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当时中国政体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但不管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都因设计上的不足,不能引导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大转折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五四时期进步报刊活动家借取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国家和民族命运进行深刻的人文思考,并以报刊为宣传载体对国民进行旧民主主义思想和新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这一时期的报刊对社会底层民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杜京 《传媒》2015,(10):32-34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区别于新闻版面和栏目的传播形式.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早期报纸副刊的内容主要是小说、杂文、笔记等,多为闲情雅致的“消闲文字”.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报纸进行革命宣传,开始将副刊用于配合新闻版面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7.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生于1872年的沈禹希,从小就立下反清救国的远大志向。1898年,年仅26岁的沈禹希积极参与维新变法,和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sì)同等人交往密切。变法失败后,他被迫留学日本。其间,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迅速变化,由改良派变成了革命派。1900年春,沈禹希学成回国,在天津一家报馆做记者,为推翻清政府奔走呼号。1902年,清政府与沙皇  相似文献   
9.
1907年出现的彗星引起了国人关注,正在就清末新政进行论战的革命派和立宪派,巧妙地借助彗星抒发各自的政治主见。1910年,哈雷彗星的回归再次引发双方围绕彗星的交锋。革命派趁机散播彗星谶语,意图制造混乱,立宪派随即回应,但最终未能阻止谣言的愈演愈烈。本文即在晚清西学东渐和清末乱局的时代背景下,分析革命派与立宪派围绕彗星的一次政治交锋,进而探讨西学大量涌入时期,人们依然无法舍弃传统彗星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维新派的办报历程中,唐才常主编《湘学报》、创办《湘报》,其思想较为激进。1900年他直接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更是把其一生的政治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也因此被冠以从维新派向革命派转变的过渡人物,其思想和身份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透过那个不幸、动荡和英雄辈出的年代,回顾唐才常的办报思想、自立军起义事件,力图澄清历史留在这位英雄身上的谜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