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2篇
教育   502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主要是写一种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千百年来传唱不绝,透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历来人们对它的品味也多以“悠然”着手,言人之悠然超脱。苏轼  相似文献   
2.
走过     
  相似文献   
3.
李奇 《天津教育》2013,(13):80-81
创办优质幼儿园,关键在于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开展园本教研。当幼儿园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时,其园本教研势必孕育并呈现出丰实的文化韵味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曾经一度辉煌的报业出现"断崖式"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媒如何赢得生存空间、逐步走出低谷?笔者以为,广大读者是消费者,而报业则是供给方。纸媒面临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外,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如同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样,纸媒也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尽力做优供给侧,把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同。  相似文献   
5.
张明阁 《承德师专学报》2004,24(1):32-32,43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味诗法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个人、流派那里其内涵既有差异性、多义性,又有历史的连贯性、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魏新俊 《海外英语》2007,(12):26-29
青春,在一番又一番冒险的经历中成长。看看本文中的年轻人,如何以他的车轮品味不同的文化韵味。1蒙古包、牦牛皮一天清早,我在路边休息了一宿之后,醒来发现我的帐篷旁站着一个男孩子,透过遮帘窥视着我。我因身体疼痛、脱水而昏倒了。几个小时过后,我又醒过来,再一次发现他仍在注视着我,手里拿一瓶酸奶。在狂风中他帮我收起帐篷,把我带到他的住地。  相似文献   
7.
《华章》2011,13(1):47-47
最赏心悦目文字奖:《乡村·冬韵》 上榜理由: 记实与抒情双管齐下,细节描写到位。文字细腻,朴实大方,把乡村里冬天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气氛和基调沉稳,文字表达能力强。情节虽没什么大起大落,但整体感觉不矫情不造作,读起来很舒服,有一种宁静之感,赏心悦目之说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8.
吴玉洁 《课外阅读》2011,(9):272-272
文言文难学,对于偏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从小说本民族的语言,语言环境缺失,知识面狭窄。没有受到多少汉语古代诗词的熏陶,唯一的功底就是小学学过少量浅显易懂的古诗,因此,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基础薄弱。把学习古诗文当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事,缺乏兴趣,没有饱满的学习热情。面对这一状况,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困境,走向学习古诗文的光明大道呢?我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在“导人、诵读、拓展”等方面做了大虽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教材中散篇目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优美篇章。可以说,四种学体裁中,散所蕴含的美感韵味是比较浓厚的。作为语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来帮助学生挖掘出每一篇散的美感来,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略到散的美,并能从更高的意义上驾驭这种美并进而创造出更美的意境。其实,散教学可以借助于诗歌、音乐和绘画艺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走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品味每一篇章,这样才能增强散教学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见卢克谦《无痕教育:具有美学韵味的教育方式》)。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可以指导一切学科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