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边读边悟 《西湖的绿》一文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很适合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比如第3自然段中写飞来峰、灵隐寺的“绿”,写得苍翠,有气势,让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大自然的壮美及“绿”所表现出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新林 《现代语文》2007,(12):56-56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人教版的教材上有的写作"只缘身在最高层",而有的写作"自缘身在最高层"。就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中华书局《临川先生文集》(1959版)及  相似文献   
4.
5.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山上千丈塔,听说在塔顶,鸡叫五更时,好看红日海上升。来到塔顶上,万物在望中。不怕浮云遮视线,自因身在最高层。【写作背景】王安石所咏的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王安石在宁波做地方官时来游西湖,写了这首绝句。  相似文献   
6.
登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梦想登临泰山的愿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登顶飞来峰后的豪情。古人喜欢登高。常以五岳为尊。或许由于遗传基因的作用,我们这些后生的血管里也流淌着对登临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陈越 《美育学刊》2021,(6):83-90
飞来峰第68龛像因其精妙的艺术表现一直被作为整个飞来峰造像的代表。但其雕凿年代至今意见不一。对宋代飞来峰游览路线的考察和宋人文人游记的分析,以及元初造像题记中所折射出的造像次序、选址意图,都反映出此龛造像在当时未得到任何关注。在飞来峰元代造像之初,第68龛像可能并不存在。另一方面,通过造像的题记,能够发现宋元时期供养人不同的施造目的和造像理念。第68龛的造像风格和选址均更符合元人的“展示”心理。可以推测,此龛像应为一龛元代造像,而非目前学界大多数所认为的宋代造像。  相似文献   
8.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1911年秋英敛之为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所作序文中引录的王安石<登飞来峰>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了求新厂的成功,也反映了他与求新厂主朱志尧之间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象,体会蕴涵在诗歌里的哲理;初步认识古代哲理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过去,我们学过王安石的诗。还记得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生:还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