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钢 《钓鱼》2004,(18):17-17
鲶鱼由于其肉质鲜嫩、少刺、营养丰富而倍受人们的喜欢。若能多掌握些鲶鱼的食性和习性,或许能对钓友们钓鲶有所帮助。这里我将鲶鱼的食性和习性介绍一下,供广大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拖钓”的称谓是本地钓友的行话。在本文“拖”与“钓”相结合,它的表述意思是:在抛竿钓的基础上,结合浮游矶钓相似的钓组和曳拖钓的运动原理而形成的一种岸钓方法。这种垂钓方法的核心是:岸钓(抛竿、浮钓、运动)。“手感”是“拖钓”是否中鱼的惟一讯号。  相似文献   
3.
雀鲷,顾名思义,因其习性近似.麻雀喧闹不休而得名,大多成群结队分布于近岸珊瑚岩石、港口、防波堤以及海水养殖网箱周围水域。目前有记录的雀鲷已达二十余种,其形体很容易辨认,体侧扁如鲷且嘴小,形状如椭圆,身体上多有横向花纹,也有的全身为褐青色的。它们在海洋鱼类中属“小个子”,其成  相似文献   
4.
海钓红鲉     
“红鲉”为广东、香港叫法,笛鲷科。日间活动少,夜食性鱼类。体貌特征:嘴大、牙尖、性凶猛,身长一般都在30~40厘米,鱼体有直纹,体侧线上方的鳞片跟侧线平行至背鳍,软鳍条下方开始向上斜升。该鱼颜色为红褐色,腹部银白色,有的为白斑,但即使有白斑也是位于侧线上方或挨着侧线。整个体型和色泽都十分漂亮,惹人喜爱。上钩时手感极强,力大无比,常拉着钓线“嗡嗡”作响。由于它的味道鲜美,肉质嫩滑,适于做清蒸菜也就成了众多钓友狂热追逐的对象鱼了。  相似文献   
5.
张逵 《中国钓鱼》2004,(5):62-62
去年秋天,白天32℃、夜晚15℃的天气分外挠人“痒”处,科室几位医生的钓瘾也高涨起来,忙完一周的工作,忘却一身的疲劳,几乎每个周末都出动。这天,我与钓友老胡、老史、小赵一大早,开着我的二手“尼桑”轿车又出发了。听熟人介绍,城北12公里的共必镇一养鱼塘水清鱼好,这次就是去那里垂钓。  相似文献   
6.
罗有年 《钓鱼》2006,(22):62-63
孙女儿Aase的同班同学Begoiy与她的四个弟弟要来见我.是因孙女儿Aase向他们讲述过我描写“湖怪”的短篇小说《高钓》。  相似文献   
7.
5月10日,我突然发现客厅窗外的灌木中,一对主红雀悄悄地做了窝。主红雀又叫红衣主教雀,是终年生活在北美的留鸟(不随季节迁移的鸟),因其雄鸟的鲜红色彩,仿佛是披着长长教袍的红衣主教,所以在圣诞卡片、邮票、明信片上以及摄影展上都是得宠的鸟儿。它们的食性也很杂,草籽、浆果、小虫都是来者不拒。主红雀雄鸟的护巢护雏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湘泓 《百科知识》2014,(1):51-51
正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网幕毛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它原产于北美洲,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的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随着人类活动、经济水平和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美国白蛾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和蔓延。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美国白蛾。目前,美国白蛾已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美国白蛾的成虫为白色,体长为l2~15厘米,翅展为25~28厘米。美国白蛾主要危害蔬菜、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美国白蛾是以幼虫危害,主要取食植物的叶  相似文献   
9.
郑博元 《钓鱼》2013,(14):54-55
随着路亚活动的日渐风行,一些体型巨大,族群庞大,且在海水与淡水中均能生存的掠食性鱼类,无疑将成为未来发展路亚的重要资源。以本土鱼类来说,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鱼种大约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七星鲈了。因为七星鲈鱼在本土的自然环境内分布很广,易于人工培育与繁殖,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以上的条件需求,再加上它体型大,生长快速,更会在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钓鱼》2005,(20):39-39
若想钓有所获,不仅要针对鱼类的食性,而且还必须针对鱼类变化的食性,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心想事成。用饵不可忽略季节给鱼造成的影响,更不能不考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