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玺 《海外英语》2011,(3):250-251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该文以表示"高兴"和"悲伤"的习语为例,对习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隐喻在习语语义的形成和抽象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正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实践的认知方式和过程,反映了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1,(5):7-7
以前,我们最讨厌交周记了,每次发回来就只有一个"阅"字,实在没劲;要么就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分数,都不知道自己的硬伤与软肋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社会》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9,(3):22-27
高兴》是贾平凹的一部小说,描写农民工进城后命运与情感纠葛的苦泪史,再现了底层拾荒者在城市中生存的卑微和感情的沉沦。刘高兴是一个具有时髦浪漫的都市爱情幻想的拾荒者,他渴望与孟夷纯相恋;孟夷纯是游走于浮世生活中并经过"人格美化"的另类女性,也是城市金钱与欲望的象征;韦达是大城市的富豪,也是孟夷纯的"摇钱树"。刘高兴、孟夷纯、韦达的三角链环关系展现了都市最底层人物矛盾复杂的情感与情爱,深刻揭露了乡村人的都市情感困境及其挣扎与沉沦。在现代病态城市文明的化身韦达面前,刘高兴与孟夷纯的爱情是脆弱和虚无缥缈的,印证了不以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事实。贫穷依然使底层人民无法有尊严地生存,也是其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中无法消弭的痛点。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笺     
赵梦丽 《大中专文苑》2009,(11):M0002-M0002
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  相似文献   
6.
《怀念狼》与《高兴》是贾平凹两篇比较重要的小说,其中体现着作家对身体的三重理解:一是身体与承载身体的肉身同义;二是两者分开,承载身体的肉身处于缺乏状况,而身体则上升为身份;三是两者的分裂加剧,当缺乏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肉身被悄悄隐去,身体则完全成为一种"装饰"。身体的形成是人们通过想象而参与建构的结果,承载了众多的社会"意味"。  相似文献   
7.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1):41-41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三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8.
9.
长篇小说《高兴》以城乡迂移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阐述了乡下生命的悲苦欢欣。刘高兴是作品中的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既不同于传统农民的憨颟,也与当下城市人有别的独特存在。在刘高兴身上,既有着传统农民的质朴善良,也有着农民式的狭隘;既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也在价值认同等方面与城里人有着显在的差异。刘高兴是城乡文化掺杂与混合的符号,其典型性与当下性的共谋,成为贾平凹在文学理想践行中的可贵突破与深入。  相似文献   
10.
高兴是贾平叫长篇小说《高兴》中的主人公,作者试图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平等的对活与交流,以民间的视角来审视农民工的生存世界,讲述农民工眼中(或者说是作者眼中)的悲欢离合与人情世态,不显声色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