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质》收录于苏教版必修三,这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写于1911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鞋匠为了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而被饿死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品质这个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内涵很丰富。从文本本身来细细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品质一词的含义。一.靴子的品质——结实美观制作精美、质量上乘是格斯拉制作的靴子的专有品质。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高语必修三的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选编了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小说写的是靴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坚持做出高品质的靴子,最终破产而死的故事。作者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靴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靴匠在残酷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警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表达了他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文化的少数族群在构建自我身份问题上所经历的人生路程以及其在后殖民文化下的生存困境,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种族的世界关怀。  相似文献   
4.
1945年2月17日,绥蒙解放区是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绥蒙地区在新形势下的一个发展。绥蒙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绥蒙解放区大力开展营业税的改革、流通货物税收的管理等一系列财政税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扩大和巩固绥蒙解放区、促进绥蒙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物质和人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抗战时期绥西教育复兴及绥远省政府对其所做出的决策分析,阐明绥远省政府在绥西教育复兴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使绥西教育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然其政策的主旨则是政治目的重于教育本身,最终导致绥西教育复兴又受其严重制约而未能成为绥远教育现代化的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过程中,文化至上的国家和民族观为早期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锻铸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不断加速着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历史进程.天下主义观念和大一统理论主导下的华夏文化的无限延伸与超地域扩展,为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奠定了广袤的地域基础.以德治边的边政思想下的羁縻绥抚政策,初步奠定了秦汉以后统一王朝藩属体制与民族政策的基本框架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绥玉七、德美亚1号、垦单八三个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得出各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因品种间种性的差异性,应该根据不同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诚实敬业的鞋匠格斯拉宁愿饿死也不降低靴子质量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劳动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国作家杨绛则通过《老王》讲述了自己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故事,同样展现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善良淳朴的人格。通过《品质》与《老王》的比较研习,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物”、“思想”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感悟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10.
《绥寇纪略》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吴伟业纂写的一部史学著作。由于其史料来源可靠,基本尊重历史事实,在体例上也力求创新,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