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7-22
贯穿汉学家高罗佩一生的主要事业就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对中国的痴爱使得他的涉猎范围包括琴、砚、书、画、马、猿、春宫与悉昙等,而狄公案小说、琴道和性学这三方面的研究则是他关注的核心。这些研究都依赖于他个人对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的释解与想象。狄公案小说的铺陈凸显了他思想中道家与道教因素的叠加,琴道的梳理凸显了他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养心主旨的发掘,阴阳之道的考证则是他对中国古人养生思想的考量,但是这些释解都存在着诸多的细节失误。  相似文献   
2.
明代传奇《天书记》是否真有初行及重订两个版本?两本的作者是否为同一人?这是长期困扰国内曲学界的两个问题。随着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藏海外孤本《天书记》的面世,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作者在介绍初刻《天书记》版本信息并将其与重订本作比勘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探讨第二个问题,认为初行及重订《天书记》的作者分别为汪廷讷和陈所闻。  相似文献   
3.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摒弃了中国公案小说过多宣扬伦理道德观念的模式,重点着墨于对案件现场的勘察与线索的推理;抛弃了中国公案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传统,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运用公案小说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同时在故事结尾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高罗佩的琴学专著《琴道》使用序言、章节标题、插图、附录等大量内副文本元素,其中引用并翻译的内容占全书的三分之一。高罗佩对这些翻译进行大量注释,呈现出丰富的深度翻译现象。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核心概念审视该深度翻译现象,发现高罗佩采取厚译策略乃是场域、资本、惯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道  李芸 《出版参考》2006,(9):35-36
高罗佩取中国名字,讨中国太太,擅中国书画,长中国琴棋,研中国性学。撰中国小说,写中国专著……人们称他“汉学怪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高罗佩及其《大唐狄公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罗佩是一位荷兰外交官,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汉学家和毕生创作中国公案小说的作家。15年间,他在业余时间用英完成小说巨作《大唐狄公案》并使之风靡世界,经久不衰。《大唐狄公案》的主人公是素有东方福尔摩斯之称中国唐代名相狄仁杰。全书约140万字,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  相似文献   
7.
选堂老人的学术生涯中,与国际汉学界顶尖学人交游频繁,该文考述其与荷兰汉学名家高罗佩的交游,介绍高罗佩的汉学成就,并就两位汉学大师均有大成就的古琴学和悉昙学两个方面,考述其交游切磋之雪泥鸿爪。  相似文献   
8.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改编自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但两者叙事视角的选择截然不同。后者沿袭着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全知模式,前者则主要继承了西方侦探小说的限知叙事和纯客观叙事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中国小说的全知模式,由此将根植于中国俗文学的公案题材进行成功地演绎,为转折之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狄公案》有两种版本: 一是由我国作者写于清末的属公案传奇性质的小说; 二是后来由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依前者为蓝本所作的偏重于侦探性质的小说。比较二者的异同, 可以看出,后者在实现对传统的 “创造性转化”方面, 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施晔 《文化遗产》2014,(2):10-19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秘戏图考》及《中国古代房内考》在性学研究方面的原创性及拓荒性有目共睹,然而学界鲜有人关注其投射在中国古代性文化研究中的"重物"倾向。高氏以春宫画为敲门砖扣开了中国性文化这扇古老而又神秘的大门,又在"两考"中旁及淫具、春药、男女服饰、居室家具等众多物品,并对古文献中性事、性器官的物化隐喻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剖析、重构这些物品或物化隐喻所依托的复杂文化语境,尽可能地复原其文化本真性。高罗佩"两考"的学术典范意义在于他将物质文化研究引进了性文化史的领域,为二者日后汇入新文化史研究的潮流作出了筚路蓝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