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留下一扇窗。当你失去的时候,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抱怨、享乐是人生的大忌。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涂抹出生命的绚丽,生活的多彩……  相似文献   
2.
我爱书,尤其喜爱文学作品,是她给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我在文学这一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读《论语》,我感慨仁之博大;读《庄子》,我感叹生之易逝;诵《孙子兵法》,我略通韬略;诵《三国志》,我通晓历史;吟唐诗,我抑扬顿挫;读《曾国藩传》,我铭记志坚毅励;  相似文献   
3.
这个暑假,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早就听说这本书很好看,等真正的阅读起来,更是被深深地吸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鲁滨孙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深深地感染了我。快跟我再来感受一番吧!鲁滨孙出生在英国约克市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想让他留在身边,做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可是鲁滨孙满脑子都是闯荡世界和航海冒险,最终他还是不顾家人反对,踏上了航海生涯。  相似文献   
4.
许存勇 《海外英语》2011,(13):236-237
《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年少时,无视父母教诲,无视宗教和上帝,一心只想冒险,在冒险中滞留荒岛。在荒岛上,主人公通过人与宗教和人与自然等诸种矛盾的解决,完成了自我定位,趋于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宗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对宗教理解和皈依使主人公从感性的、莾动的不信教者,成长为一名遇事不惊、审时度势、充满理性的文明社会的一名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从事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便开始经商,经营过内衣、烟酒等,二十多岁时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了。1692年因经商破产,不得不开始采取其他方式谋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文本背后蕴含的自立精神,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探讨该作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文学巨匠笛福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笛福既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又兼具商人身份,被后世赞誉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之父。《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他的船只不幸遇到风暴触礁,同行的其他船员都葬身鱼腹,只有他一人幸存,他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孙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后来,他从岛上的土人手上救了一个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奴隶。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孙带着"星期五"返回故乡。文章对《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荒岛     
翻开这本《鲁滨孙漂流记》,手指于书页间穿梭、流连,我轻轻摩挲着书上的文字,心绪不禁随着书中主人公的经历开始延伸……也许是步入初三,好像一切都与初二时大不相同,更快的学习节奏、更激烈的竞争都使我感到陌生。一个月的努力,得来的却依旧是退步的名次,我开始焦躁、无措。我询问自己:"我的努力真的有效吗?"但是没有人能给予我答案,连我自己也是一片茫然。看到鲁滨孙刚入荒岛时因为孑然一身的孤独而感到绝望、  相似文献   
10.
自《鲁滨孙漂流记》从十八世纪诞生以来,其主人公鲁滨孙就成了近代文学的宠儿,很多学者都认为鲁滨孙属于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的理想化身,他性格中的勇敢、坚强、乐观都是很好的体现;鲁滨孙具备探险者的智慧与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有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虽然近年来针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研究很多,但很多学者站在后殖民视角对这部小说的评述也不够全面。在该文中,笔者分析了小说中对非洲、美洲土著的妖魔化描写,并从“他者异化”的观点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