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永俊 《寻根》2002,(6):53-60
拓跋鲜卑鲜卑众部落的一支。它崛起于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重新统一北方并建立了政权。作为北魏政权的统冶阶级,拓跋鲜卑的祭天与汉族统治阶级的南郊或丘祭天迥然有别,它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具体表现在祭天时间与地点的随意性、祭祀对象的胡神化、女巫主祭、西向祭拜、绕坛驰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青山牧歌     
正当春风吹绿乌梁素海的苇芽,马号战士便去海边牧马。水边的草不如地里的草马吃了有劲,待几场春雨催生出大青山下那片草皮,马群就转场到后山脚下。那里属乌拉特草原的一部分,千百年前就有羌族、山戎、鲜卑人放牧。我连在那里放马的只有一个战士,每季度轮换一次。在一次军地牧业宣传会上,我听邻村牧业队长谈了牧马经:"在海子放马多数人能干,到山里放马草好人苦,那可是好赖人才能干的好赖活啊!太老实呆板的好人或懒惰耍滑头的人都不行,必须憨厚规矩兼点江湖  相似文献   
3.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祭肜,后汉初之名臣,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许昌)人。早孤,以至孝见称于乡里。其从兄祭遵,字弟孙,乃后汉开国元勋,曾从光武帝平河北,以功拜征虏将军,封颍阳侯。光武帝时,祭肜以从兄故拜为黄门侍郎。后汉初年,边疆不靖,尤以北患为烈,匈奴联合鲜卑、赤山、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数度进攻塞内,成为中原统治者的心腹之患。时势造英雄,危急时刻,祭肜的才能显露出来。朝廷拜他为辽东太守,镇守东北边陲。他以寡兵敌众强虏,破赤山,摧鲜卑,挫乌桓,威声震于北方。自是匈奴势衰,边关无警。祭肜镇守辽东几三十年,显宗嘉其殊功,征为太仆,赐金、马、衣、被,委以…  相似文献   
5.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留驻平城地区的鲜卑人的汉化过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第一次是以废太子拓跋恂和一批元老重臣的反对南迁的斗争,其结果是使留驻平城地区的鲜卑人的汉化过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第二次是六镇起义和河比、山东等地的起义,参与这次大起义的鲜卑人在起义失败后经过辗转迁徙,最终也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但这一融合过程是与随孝文帝南迁洛阳的鲜卑人与汉民族的融合过程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少数民族,她在中原建立的后燕为北魏所灭退据龙城后,政治呈现出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表现于政治势力的构成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这种汉化的"反动"与此前慕容鲜卑在中原建立政权时汉化的轨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结合北魏京郊的祭祀活动可以看出,北魏平城时期的礼制性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场所,如郊天坛、圜丘、祖庙;二是皇帝召开会议、朝会万国、宴请群臣的场所,如天文殿、太华殿、板殿。明堂作为平城后期兴建的礼制性建筑,其主要功用有祀天、祭祖、布政、观天象和敬养三老五更。礼制性建筑近百年的兴建过程,也是平城礼仪制度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进而统一北方,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至深。平城及其京畿所在的大同盆地是内蒙古高原与山西高原的接合地,因盆地用边有多处山口,形成天然关隘,而为古代游牧族进入中原之通道,战略地位异常重要。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等游牧民族纷纷入塞南下,大同盆地是各民族南下中原之枢纽,鲜卑拓跋部经过力微、猗卢、什翼犍等几代首领的努力,向大同盆地进军,奠定了北魏建都平城的基础。到十六国后期北魏建立,拓跋硅利用该地区独特的战略地位,击败周边诸多政权,由此南下中原,建都平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相似文献   
9.
南凉为秃发鲜卑所建立的政权,其统治以乐都(今青海乐都)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区,全盛时期曾统治了包括今青海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区。建于公元397年,灭于414年,立国18年,但是秃发鲜卑在此繁衍生活了近两个世纪之久。在这期间,南凉虽以武功为主,四面扩充疆土,但是在东晋十六国这个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南凉为了让自己能在河湟地区争霸处于优势地位,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对河湟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后燕灭亡后,进入北魏的慕容鲜卑遭到了严酷的镇压,这是在双方历史上复杂的关系背景下发生的。这一政治事件对慕容鲜卑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