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文 《垂钓》2004,(8):14-14
  相似文献   
2.
《体育博览》2008,(8):41-41
马尔代夫马尔代夫盛产大石斑,无论有无垂钓经验的人都能轻易地钓起大鱼。因此,海钓在这里相当受欢迎。适合的钓鱼时段有清晨、黄昏以及夜间,黄昏海钓也别有一番乐趣。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10,(12):70-71
据2010年7月21日《新民晚报》和2010年6月26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0年6月24日报道,入侵美国的亚洲鲤科鱼类正慢慢逼近五大湖地区,专家担心这可能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渔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江苏、浙江、江西、甘肃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鱼类寄生虫学调查,结合国内先前的研究资料,对我国鲤科鱼类外寄生车轮虫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5种鲤科鱼类发现感染了隶属于车轮虫科三属的车轮虫共计39种;基于我国淡水鱼类种类及区系分布特点,其中鲫、鲤、青鱼、草鱼、鲢、鳙是感染种类最多的寄主鱼.养殖鲤科鱼类较野生鱼类其外寄生车轮虫的多样性相对丰富;而在养殖鲤科鱼类中,广泛且高密度养殖的鲤科鱼则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外寄生车轮虫的多样性;并且外寄生车轮虫多样性与鲤科鱼类的区系分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郑博元 《钓鱼》2012,(24):56-57
赤眼鳟其实不是鳟,它是鲤科鱼类。学名为(Spualiobarbus Curriculus),也叫赤眼鲮、红眼鱼、红眼棒、红眼睁子、野草鱼、醉角眼、红眼鳟、红眼鲮、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腹圆,后端稍侧扁。头圆锥形,口内有齿,通体为金黄色。外形酷似草鱼,仅眼睛的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腹部银白或浅黄,体侧及背部每个鳞片后缘有黑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透明。赤眼鳟喜栖居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和湖泊,海水上涨时进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动。目前已知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大小江河及湖泊均产。国外可见于朝鲜半岛及越南。国内以广东省的赤眼鳟数量最多。珠江流域水系中,赤眼鳟属于分布密度很大的鱼种,甚至活动范围扩展至珠海。珠海  相似文献   
6.
室内18—26℃条件下,孵出后约12小时,胸鳍原基出现,鳃弧也出现;孵出后第二天,眼黄色素出现;孵出后第四天,眼出现黑色素;孵出后第九天,鳔出现,鱼苗营混合营养;孵出第十一天,背鳍褶显著隆起;第十八天,卵黄物质被吸贻尽;进入稚鱼阶段;孵出后第三十天,腹鳍芽出现;孵出后第三十四天,背鳍形成;孵出后第四十九天,腹鳍形成;孵出后第六十二天,鳍分化结束并出现颌须。四川裂腹鱼幼鱼发育速度和器官形成的顺序与青草鲢鳙等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郑博元 《钓鱼》2013,(6):54-55
春季到来,宣告一年的淡水路亚季节正悄悄展开。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鱼类——马口鱼的路亚钓法,以下分项加以叙述说明。一、生态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bidensGunther)为鲤科鱼类,特征为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珠状突起,口部两侧各有一凹陷(呈W形),与上颌的凹凸处相嵌合。雄鱼的面颊部上在繁殖期时有明显疣状  相似文献   
8.
郑博元 《钓鱼》2013,(16):54-55
实际上,以未来路亚在本土的发展趋势来看,善用本土现有的原生鱼类资源,愈发显得迫切。以现有的本土淡水原生鱼类来看,有些鱼类钓友可能还不熟悉,但是极具发展潜力。它们具备族群丰富与上钩后搏斗力强的优势,赤眼鳟即是如此!赤眼鳟不是鳟鱼,而属于鲤科鱼类,目前可以在华中与华南多省见到。它的外形像草鱼,体色是鲜艳的金黄色,两眼眶上还有红色的色彩,口中有细小锐齿。它对路亚的反应相当良好,体型可成长至数斤。  相似文献   
9.
鮈鱼     
王长工 《钓鱼》2013,(10):15-16
鮈鱼,淡水可钓鱼种之一,鲤科,品种繁多,约有30属100多种,常见的属有麦穗鱼属、棒花鱼属、蛇鮈属、鳈属和铜鱼属等,其中铜鱼属的鱼类个体大,产量较多,为其产地的重要经济鱼类。而一般比较常钓到的有花(鱼骨)、鳈鱼、蛇鮈(注:船丁鱼)、棒花鱼、麦穗鱼、铜鱼等。因生活的水域、海拔和纬度不同而外形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瓯江鲫鱼头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鲫鱼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和眼间距.Kruskal-Wallis ANOVA显示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头部形态特征变量分别与体长的回归关系显著,回归剩余值的单因素ANOVA显示,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和眼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眼径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他的头部形态特征变量包括头高、吻长和眼后头长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对头部7个形态特征变量作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7.1 %的变异.头长和吻长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6.7%变异),头宽和眼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3.1 %变异),眼径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17.3 %变异).两性成体第一主成分的分值差异不显著;第二主成分的分值雌性显著大于雄性;第三主成分的分值雌性显著小于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