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于公元前206年在陕西新丰鸿门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是项羽一生中从胜利走向败亡的转折。也是刘邦、项羽从盟友转为敌手的开始。从此天下转入楚、汉相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曾照军 《学语文》2011,(4):70-70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其中“大礼不辞小让”一般解释为大的礼节不讲究小的辞让,“让”解释为辞让,一种礼节。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们无法看到烛之武更多的事迹和生平,但出身草根则是无疑的,虽然是有知有识之人,且有一定的知名度(不然,在郑国危难的时候,大臣佚之狐怎么想得到向国王推荐他呢?),但绝对生活在体制之外。在那场危机没有降临郑国之前,怀才不遇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是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魅力所在。教师只有进行精彩预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阐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收录的《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有人说鸿门宴是楚汉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它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在此次宴会中,楚汉集团的将帅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樊哙闯帐  相似文献   
7.
谢鹏 《文教资料》2011,(34):81-82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讲述的是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政治斗争。《史记》具有极高的史学意义和文学价值。作者试图从事件逻辑、情节构成、人物塑造和场景描写四个方面阐释《鸿门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难以铸成项羽称霸天下的宏伟大业.他虽不畏强暴,不施阴谋,胆略过人,才气非凡,他虽光明磊落,义气盈天,怜美惜玉,情真意绵,但他以自身难以克服的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自导自演了作为政治大家的最终人生悲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乌江西岸,为后人留下了可悲可叹的英雄话题,为中国的文坛演义了悲壮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周三早晨,我经过四楼,见小黑板的通告栏内赫然写着:高二(本班)张婷婷等12名女生早操迟到扣24分。这消息让我有些恼怒了,昨天夕会不是刚强调过吗……周二晨会,军体(一男生)找我":老师,你快说说咱班女生吧,天天早操晚去,我们男生早到齐了。""女生要梳辫子吗。"我笑着说。"你快别向着她们了,今天早操都快扣分了,我说她们,她们还犟嘴。"军体悻悻的表情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马上找来班长(一女生)",听说咱班女生早操总晚到,怎么回事?""磨  相似文献   
10.
日前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6期发表的《有效设问:文本研习课突破的节点》一文,就《鸿门宴》课堂实录部分及对话部分,笔者认为还有值得与谭梦诗老师商榷的地方.谭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语言运用之妙".(暂且不说这个句子是典型的病句,因为这不是本文评论的重点.)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透过"语言""体会"出项羽的性格特征:"狂妄自大""不善用人""自负、狂妄、轻敌、直率""目光短浅、寡谋轻信".而这种解读与教参关于项羽"自高自大""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骄横气盛"①的评价相比,并没有任何"突破",同样是说明项羽性格上的诸多缺陷,同样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