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卡锡是美国二战后麦卡锡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参议员的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他几乎每天都发表讲话,无中生有地指控大批美国人为共产党人或亲共,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当时在美国的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因此受到联邦调查局的传讯。而媒体对麦卡锡众多的言论都作了有闻必录式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1950年3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接获移民局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文件中说:贵局档案中若有任何以下这位人士的负面情报……恳请提供一份报告为荷。在文件的备忘录里,移民局提供了以下文字说明:此人已归化为美国国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文本再现和文本再现的历史意义这两方面阐明历史事实与《我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巧妙交融,分析麦卡锡盛行的四五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状况,以及文本所反映的种种社会问题,从而阐述其创作手段如何与主题思想的表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对中国的研究,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开展对美国中国学的研究,是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需要,是中国学者加强自身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美国中国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其发展的主要背景如何,是我们经常要碰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剧作家米勒积极投入反战运动,他的剧作反映了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法西斯主义和麦卡锡主义。《堕落之后》探索了主人公的的精神之旅,以自己的良心和道德观实施自我审判。《维奇事件》批判分析了法西斯主义和种族大屠杀,促使人们认识罪恶,并承担道德责任。60年代的《代价》再次探讨了自由意志和责任。他所有的剧作都歌颂了人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6.
战后在中国占有优势地位的外来势力是美国,美国对华的政策也就一直影响着中国政局的发展。作者试图从战后美苏的关系、美国政治等方面分析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冷战初期,以搜捕"共产党间谍"为口号的麦卡锡主义泛滥于美国社会。正是1940年代后期发生的几起著名间谍案,为美国社会的过度反应提供了时代条件与合理解释;而其在审理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及折中的出路,为颇能引导舆论走向的国会调查的盛行提供了机遇,也为麦卡锡主义的登台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8.
学术自由的危机与抗争:1860至1960年的美国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自由是伴随着美国现代大学的产生而发展的,美国现代大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反对思想压制、争取学术自由的斗争过程。自从内战后美国现代大学产生以来,美国大学为捍卫学术自由的权利,先后经历了反对宗教原教旨主义、自由资本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美国史学界关于麦卡锡主义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_70年代中期是起步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取得重大成果,对麦卡锡主义研究的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麦卡锡主义研究的热情相对减弱,但仍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奥斯卡这么多年,数今年的第78届金像奖提名最“文艺”,5部候选的最佳影片不是低成本、诉衷情的独立制作,就是揭黑幕、刺良心的政治辣片:反思巴以血分的《慕尼黑》、描摹同性恋性的《断背山》、剖析种族矛盾的《撞车》、痛批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晚安,好运》,以及拿社会歧视与作家良知做文章的《卡波特》,简直比一贯标榜“独立”“政治”的圣丹斯或柏林电影节还要若大仇深,义正词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