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15年的钟声敲响,我不禁翻开记事本查看今年的大事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今年3月23日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廖序东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廖老是我最尊敬的学者,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最近在纽约参与组织了几个名人100周年纪念日的活动,其中有中国现代教育家郭秉文先生,作为中国人第一个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00周年;有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先生逝世100周年。廖序东教授对中国  相似文献   
2.
李彦苓 《现代语文》2006,(2):100-103
黄廖本<现代汉语>在全国同类教材中是比较受欢迎的.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在此提出来,就教于学界同仁,以使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语病总是是规范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应用语言学的课题之一,我们应该重视语病问题的理论研究,确立正确的语病观,并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的语病分析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语病体系的科学性,语病界定的准确性,有关训练的有效笥等语病观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芜崧 《学语文》2006,(5):40-40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册在谈到语素时说:“‘蝴蝶’只是一个语素。‘蝶’在别的组合如‘粉蝶、彩蝶’中仍是一个语素。”(248页)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195页)、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191页,中央电大出版社,1996年)等几套有影响的高校汉语教材都持相同的观点。然而,王艾录先生对此提出质疑:“承认‘蝴蝶’是语素,同时承认‘蝶’也是语素,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至于说‘蝶’在甲词里语素,在乙词里不是语素,这恐怕在汉语研究史上是没有过的,所以其科学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一类ABB式的形容词,它是由一个单音语素加上一个叠音后缀构成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把这类词归入合成词里的附加式,即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构成,如“喜洋洋”“沉甸甸”等。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怎样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1999年4月第1版)是这样表述的:“充当词缀的叠音语素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读阴平。”这类词语只有这样一种读法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ABB式的形容词应该有下面三种读法。  相似文献   
6.
黄伯荣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一种解释力强、切合汉语实际、便于归纳句型、比较实用的析句法。黄先生在论述“框架核心分析法”时注重区分“动句”、“形句”、“名句”,这是抓住了分析句子、归纳句型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动句”、“形句”、“名句”的句子框架问题,应当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帅 《现代语文》2007,(11):97-98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教材,但书中的"做""作"不分,给汉语教学者造成了困难,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现汉》)和《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以下简称《教参》),在阐述音位理论时,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互补分布和音感特征哪个更重要?[1]121《现汉》对此没有明确回答,它围绕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所进行的阐述以及归纳音位的结果,给读者的感觉是音感特征比互补分布更重要;而《教参》却说:"一般地说互补分布是更重要的,音感特征可作为参考……"[2]74至于其中原因,《教参》没有解释.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拟声词是独立语中的一种,又称为“象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的效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鲁迅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这类词语,给人以强烈的音响形象感,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彭小川、张秀琴(2008)认为阳江话的正反问VP-无?句式已变为是非问句,句末是语气词麽(等于吗1①),并提出阳江话有语气词麽(吗)、呢连用现象。黄伯荣(2009)对该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认为阳江话VP-无?句式是正反问(有的学者也称反复问),句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