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言诗是一种流传在西藏、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兴于13世纪,格言诗作辈出,其中最具盛名和影响力的是《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和《国王修身论》。《萨迦格言》是格言诗奠基之作,亦是格言诗不朽的丰碑。究其发展史,不难发现,2世纪产生于印度的格言诗对我国藏区格言诗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萨迦格言》是萨班·贡嘎坚赞模仿印度学者龙树大师的《百智论》《智能树》和《益世格言》等反映印度社会生活的格言诗名著,是萨班·贡嘎坚赞结合藏族本土文化特色而编写的一部格言诗。  相似文献   
2.
朱有仪 《收藏》2014,(12):132-139
唐卡,这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的画种,历来被藏地人民视为珍宝。在2014年西安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来自青海的著名唐卡艺人曲智接受了本刊专访。他的作品功底深厚、特点鲜明、笔法细腻、色彩对比强烈,流传至德国、法国、泰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龙树在印度大乘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释迦,在中国大乘佛教史上被尊称为八宗共祖,对佛学的贡献尤甚。文章旨在阐论龙树所造《中论》的理论特色,重点探讨如何融合《阿含经》与《般若经》的论典对原始佛所创主的缘起观进行深化阐释。  相似文献   
4.
邵润华 《生活教育》2011,(17):67-68
"快来,快来,看看我又买回了什么?"妈妈一进门就大呼小叫。哼,不用说,准是我那"花痴"妈妈又买了什么名贵花草了。家里能摆放的地方都摆满了,看你搁哪儿?总不能放我房间吧?不行,不行,我堂堂男子汉可不沾那"花粉气"。我一面接应妈妈一面想。  相似文献   
5.
龙树 《红领巾》2010,(3):22-22
一天。妈妈回家时,手里抱着一个玩具(wan ju)小熊。我飞快地跑过去、接过小熊。对妈妈说:“太好啦,谢谢你,妈妈。”  相似文献   
6.
陈鑫 《华夏文化》2008,(2):48-50
中观思想传入中国始于鸠摩罗什对印度龙树所作《中论》的翻译。佛教中观思想主要指以大乘般若学的缘起性空理论为基础,不偏不倚、不落两边、非有非无、双遣有无的思想。其宗旨在于破除执着于有或无的偏狭观念,正如《中论·观四谛品》所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中道。”中观思想有如下几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7.
西南少数民族对他们的生存环境有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云南哈尼族的龙树在自然崇拜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具有护寨保工的神力,他们不仅栽神树、祭神树,而视森林为庇护所和衣食之源,形成了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森林情结”。因此,哈尼族的崇树习俗,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盛会莲 《家教指南》2005,(2):101-105
本文以敦煌文书中<礼阿弥陀佛文>的不同版本和<大藏经>No.1980善导<往生礼赞偈一卷>之第三篇偈文为依据,对敦煌文书中的<礼阿弥陀佛文>进行了校勘,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正藏本"愿往生礼赞偈"和敦煌本"礼阿弥陀佛文"有共同的底本.龙树菩萨撰有"礼阿弥陀佛文"或"愿往生礼赞偈"这样的文章应是可以信从的.文章同时对几件文书的定名提出了质疑和重命名.  相似文献   
9.
《柴桑乐》剧本作者为江大键,但尚无确凿材料加以证实,本文从曹龙树的著作《星湖诗集》及《星湖如皋攀辕集》中挖掘出新的文献资料,从而为作品定性提供了证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其背景为送别如皋令曹龙树告老还故乡柴桑。  相似文献   
10.
龙树在印度大乘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释迦,在中国大乘佛教史上被尊称为八宗共祖,对佛学的贡献尤甚.文章旨在阐论龙树所造<中论>的理论特色,重点探讨如何融合<阿含经>与<般若经>的论典对原始佛所创主的缘起观进行深化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