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466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短歌行》中的“去日苦多”译为“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这一译法值得商榷。杜甫《登高》中有“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和《大学语文》(徐中玉、钱谷融主编)都把“苦恨”释为“特别恨”。我们认为“去日苦多”中的“苦”字也是作副词,表程度,“去日苦多”应译为“过去的日子很多”,作者有慨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之意。  相似文献   
2.
8月19日至8月24日,《三峡晚报》成功地推出一组系列报道《“苦婴”追踪》。该组报道以其极强的时效性、记者参与的亲历性以及结局的不可预见性,引起宜昌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正是精心策划导致了  相似文献   
3.
加西亚·马尔克斯2004年创作的《苦妓追忆录》有别于东方的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情故事。它彰显着人性的光辉、生命的顽强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与老年人生命的价值。该作品不仅是爱情的礼赞,亦可视为生命的颂歌。晚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既是爱情的孤独者,也是生命的探索家,更是殖民统治下受压迫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进、顽强拚博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苦"观是佛经中极为重要的义理,贯穿在早期佛经的四谛观中,但是佛教传播日久,各派之间义理分歧,各自为是。《成实论》的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学者不满于当时各家各派对佛陀教义的纷乱阐释,有心重新组织四谛的义理,显扬佛教的基本教义。而在它的苦观论述中,则是着重从受的角度来说明苦,即苦、乐、不苦不乐三受皆是苦因,乐受是假相,不苦不乐受亦是假相,真实的只有苦受。故,要获得佛经智慧,或者摆脱由三受引起的贪嗔痴等烦恼,需要对诸受作真实的观想,认识到诸受只是苦受,才能趋向泥洹。  相似文献   
5.
以黄粉虫为材料,以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 3.2.1.5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几种有机溶剂对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NAGase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时对酶有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激活作用减弱并速转为抑制作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氧六环对酶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随浓度增大酶活力迅速下降.进一步研究二氧六环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二氧六环对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过程,抑制类型都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测得二氧六环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 I为8.1%,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 IS为30.0%.  相似文献   
6.
贝金铸 《现代语文》2006,(11):14-15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亲失养,寄食于游宦广陵之叔祖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王令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他一生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洲、天长、高邮、江阴等地。王安石对他极为赏识,认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原墓志铭》)(1),誉之曰“窃以谓可畏惮而有望其助我,莫逾此君”(《与崔伯易书》)(2)。正因为才高命蹇,加上他无心仕进,其理想抱负一寓于诗歌之中,自有一股回肠荡气之风,其千古名作《暑旱苦热》就足以孤篇横亘全宋:  相似文献   
7.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脯佛手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LiChmspher RP—C18色谱柱,以乙腈-水(1.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结果:甘草苷在0.21-3.1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053.9644X-0.0528(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72%(n=9),重复性RSD为0.14%;甘草酸铵在0.25—6.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11.3875X-14.3144(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为1.31%(n=9),重复性RSD为0.40%.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苦忍能力(humanendurance)和终究战胜苦难的思想,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对人类命运的概括。在他看来,人类存在虽然已有千百万年历史,但仍然时刻在为自身的生存殚精竭虑,流血流汗,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苦忍(endure)。本文试图通过对苦忍命题具体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该命题的意义及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郭素华 《天中学刊》2007,22(3):58-62
晚唐五代苦吟诗人群体先后以姚合、贾岛、李频、薛能、郑谷等人为交游中心,从长庆而至五代十国,或前后师承,或诗友酬唱,在生活道路、思想信仰、艺术趣尚上存在相似之处,由此产生的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是可以理解并实际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