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寒暑表,然而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从湿地生境安全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白洋淀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栖息生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 ,被誉为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寒暑表。在缓洪滞沥、蓄水兴利、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环境 ,生态功能特点 ,以及社会需要 ,探索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庄头遗址距今约一万年,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重大发现,具有显著科学价值。该遗址显示出旷野型的生存环境,具有多方面生活场所要素和相对集中的人类活动空间,多元化和稳定性较强的生业经济能够支撑基本的社会发展,原始家庭手工业有一定呈现。总的来看,南庄头先民生活内容迥异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与后世村居生活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展示出万年前白洋淀地区村落和定居史的萌芽状态,成为本地史前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开端。这一转变过程是人类发展和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针对目前白洋淀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提出了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虽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作品风格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同中有异,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基于不同的性别经验造成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使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话语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林莽的作品中至少存在三重意义上的"白洋淀":地理的、历史的、个人记忆的,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彼此交错、互为补充。在林莽的笔下,作为地理的"白洋淀"渗透了白洋淀本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并与北京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林莽对"白洋淀"的书写还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插队热""文革"等历史事件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林莽的书写中,使"白洋淀"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但林莽作品中的"白洋淀"并没有完全受制于历史事件,而更多地浸入个人的生命情感,超越了具体的地点,成为具有个人意味的记忆场域。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流域NDVI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夏军  邹磊  闫强 《资源科学》2021,43(6):1248-1259
了解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本文采用Sen+Mann-Kendall、波动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2001—2018年间白洋淀流域全区和不同植被类型区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白洋淀流域NDVI以0.0031/a的速率增长,显著增长(P<0.05)的区域面积比例为53.79%;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原、草丛和草甸NDVI呈显著增长(P<0.05),沼泽和栽培植物NDVI增长趋势不显著。②全流域NDVI总体波动性较小,67.81%的区域NDVI为显著低波动性(P<0.05);除草原和草甸外,其余植被类型NDVI为显著低波动性的面积比例均超过50%。③除沼泽和栽培植物外,其余各植被类型NDVI对降水的响应较为一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气温在流域尺度和不同植被类型区内对NDVI的影响均不显著。本文结果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作用机理和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龙  谢高地  鲁春霞  裴厦  张昌顺 《资源科学》2011,33(8):1475-1480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惊人,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改变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不可避免的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水利工程影响鱼类主要分为直接的阻隔作用和间接作用即水利工程引起的水体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水文条件、气体过饱和以及水温等。本文以白洋淀为案例,通过分析近50多年来鱼类物种的变化来反应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的直接阻隔作用和入淀水量的减少是白洋淀鱼类消失的重要因素。建议今后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诗群"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精神内核和美学意蕴都昭示出"永远"的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既修复了传统诗歌美学,又接通了新诗现代主义的脉向。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彦春  王晗  龙笛 《资源科学》2009,31(9):1506-151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平原湖泊,具有缓洪滞沥、蓄水兴利、保护生态平衡等诸多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流域气温逐年升高,降水和径流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下游水质恶化、湿地锐减.尤其是下游的白洋淀.正面临水体污染,湖面萎缩,湿地锐减,千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白洋淀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统筹分配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