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从教育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训育的言论,形成了系统的训育观:训育的实施是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要求,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达成此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共通的校训,思想、生活指导,以及军事训练来完成,训育的至高原则是以身作则。我们可以客观评价蒋介石的训育观,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2.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3.
"独裁与民主"之争为20世纪30年代发生于思想领域的一次主要论争。有关蒋廷黻提出"新式独裁"论之缘由为时人乃至后人试图解读之迷思。历史地看,蒋廷黻新式独裁论的出台并非是曲意逢迎当道,亦非对中国民主试验所产生的幻灭感或缺乏真诚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信仰使然,而实在于其对国家统一与现代化的诉求、深厚独特的美国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决定的思维模式诸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为动员家庭妇女参加战时妇女新生活运动工作,宋关龄发动中央各机关职员眷属组织新生活运动妇女工作队。军政部妇女工作队队费由其队员的男性配偶承担.其职位也由男性配偶在军政部中的职级所决定。军政部队队员不是依据其兴趣加入各队.因而影响到其对妇女新生活运动工作的持久热情和工作的实际绩效。受战时环境、交通阻滞、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及其配偶人事变迁等因素的影响,时有队员提交辞呈。  相似文献   
5.
连瑞琦回忆录所述与杨虎城回国反蒋之"箱根计划",不论就其资料出处、计划制定过程,还是就其内容要点及所谓执行过程来考察,均属虚妄无稽之事。口述回忆资料中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性作伪"现象,常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和五大特征,不仅其辨别甚难,且极易蛊惑史家而导致谬说流行。  相似文献   
6.
腊戌失守,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归国的道路,这既有缅甸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双方装备国力等悬殊甚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同盟国诸方高层将领为维护自身利益,各怀私心,指挥混乱的主观原因。主要剖析英、中、史迪威三方将领的私心导致腊戌失守的恶果,以警后人。  相似文献   
7.
徐蚌会战伊始,宋美龄立即前往美国寻求紧急援助;宋美龄这次出访活动的主要策略是,重点对马歇尔国务卿进行私人公关,企图首先说服马歇尔,然后通过马歇尔打破中美外交僵局,为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争取即时的政治支持和进一步的军事援助,以便鼓舞国民党军斗志并稳定国统区民心。由于杜鲁门政府一致认识到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且病入膏肓,因此不再愿意积极涉入中国内战事务,由此决定了蒋夫人再度访美的使命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8.
本试图探讨抗战中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转变与蒋介石心目中苏美的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这一历史过程,说明形成其不同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考察泰国清迈、清莱佛教建筑文化和资料分析有如下结论:建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文化的精神特征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容和层次的表现。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集中表达和包含了泰民族的精神世界与泰国的政治体制。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泰民族在南传佛教浸润下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于建筑文化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泰民族吸收中国、印度、欧洲文化的积极进取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与泰国佛教建筑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10.
南京政府命孙部屯垦青海之动机,主要是为了削弱冯玉祥势力以迅速收束察事,却并非蓄谋要挑起孙马大战。而孙殿英此际确实负有与两广合作及联共联杨虎城的双重反蒋图谋。"四马拒孙"之役之不可避免性及孙氏之必然失败,均与此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