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水环境中的摇蚊幼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摇蚊幼虫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重点介绍了国内摇蚊幼虫在亚科、属、种的鉴定结果;详细总结了摇蚊幼虫的指示生物及其在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中的作用、饲养、污染防治方法:初步涉及摇蚊幼虫在水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认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应是摇蚊幼虫种类鉴定资料的完善、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态毒理学特性分析,并制定标准化的试验方法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不同浓度的六种微量元素Se、Cr、Zn、Cu、Fe和Mn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面盘幼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r、Cu、Zn、Fe四种元素对海湾扇贝面盘幼虫壳长增长影响差异极显著,Se差异显著,而Mn则差异不显著;对壳高生长的影响中,Cu差异显著,其余5种元素差异极显著。直观分析表明:促进面盘幼虫壳长和壳高增长的最适Na2SeO3浓度为40μg/L;最适CrCl3浓度为10μg/L;最适ZnCl2浓度为20μg/L;最适CuSO4浓度分别为80μg/L和5μg/L;最适FeCl3浓度为10μg/L;最适Mn-Cl2浓度为80μg/L。  相似文献   
3.
渤海鱼类简单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莉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3):41-41,47
我市地处渤海沿岸,素有生食鱼的习俗。为了了解渤海各种鱼类中人体异尖线虫病的主要致病源-简单异尖线虫的幼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本调查。方法:取渤海产鱼类49种607尾,解剖鱼体进行检查(以消化道为主)。检获虫体清洁,用70%酒精加热至70℃固定,用乳酚酸透明,在显微镜下鉴定。标本用20%甘油酒精液保存。结果:渤海鱼类感染检出简单异尖线虫三期幼虫的占有所检鱼种的53.1%(26/49),阳性鱼种中检出幼虫者占47.2%(83/176),平均感染强度为6(501/83)。结论:渤海鱼类简单异尖线虫的感染率较高,因此凡生食本文所列的阳性海鱼时,应注意对异尖线虫病的预防。以上在流行病学及食品卫生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吸虫的生活史,结合吸虫各蚴期的特点,分析了各蚴期对自然环境和宿主内环境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了解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适应.相互进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描述了斜纹夜蛾幼虫各种血细胞的光学形态及超微结构。血细胞可分为原细胞、浆细胞、颗粒细胞、小球细胞、凝集细胞和类绛色细胞。原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发育为颗粒细胞的衍化关系明显;小球细胞、凝集细胞和类绛色细胞离体后可将内中物释放至血浆中。同时对小球细胞和类绛色细胞的功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有同类相残习性的南方鲶仔鱼饥饿效应的观察表明:在生态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饥饿致死速度加快,首次同类相残所需时间缩短,仔鱼50%死亡所需时间缩短.仔鱼50%死亡时,随温度升高.各组间吞食率由升高而降低.各组先后仅剩一尾仔鱼.所剩仔鱼缺食期的生长表明,在25-27℃时,仔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本文还对南方鲶仔鱼饥饿时的生态行为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