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卢梭则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浪漫派代表,然而,他们却跨越二千余年的历史时空与数万里的地域之隔达成了一种教育思想的神性契合,实谓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死亡,庄子以其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方向来解读死亡。庄子在对死亡本质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认、关于死后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待死亡的人生态度等方面,都给予我们一个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全新视域,让我们看到了死对于生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庄子在死亡问题上是具有对生的超越性的,表现在用死后归于永恒的道来解构有限的生命,将短暂的生命融合进无限的道中,从而获得生命的超越。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坦然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3.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4.
庄子认为幸福是一种顺性无为的真实存在,绝对幸福就是天人合一的逍遥游。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做到淡泊名利、自适其适、看轻生死、顺性无为。庄子的幸福观对于化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观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原因即在于这是他"自己"的理论。"人生的艺术化"表面看来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它却牵系着朱光潜的美学探索,潜含着一种美学精神,中国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构成了这种精神的诗性底蕴。朱光潜常以庄子"鱼相与忘于江湖"的说法来描述艺术化的人生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又可以庄子"诱然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无我"、"化"的意念进行具体的阐明。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生终结的死亡问题,无论在庄子还是在海德格尔那里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死亡既具有相同的一面即存在者在世沉沦中对于死亡的逃避,又具有不同的一面即庄子的死亡观是依乎天道、顺其自然的、洒脱的,“以道观死”面向“道”;而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是凝重的、有责任的,人应该听从“良知”的呼声并具有“畏”的勇气,不能总沉沦于常人,是“向死而在”面向“在”。  相似文献   
7.
《庄子》艺术运用了大量的生态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庄子》的生态智慧与人生哲学.如鹏鸟、埳井之(青)、河海意象反映的是大小之辩,山木、意怠鸟意象反映的是材与不材之间.这些思想都对过去、现在,也必将对将来人类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代被称为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人的觉醒”在文学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生命外部的觉醒逐渐转向生命内部本体的觉醒的过程。那么在魏晋之前,生命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觉醒的呢?通过对《诗经》、《庄子》、《离骚》、汉赋、汉乐府中体现的生命意识的解析,来探寻魏晋之前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三言"概念是对《庄子》文本中"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合称。通过对"三言"术语的历史考察与分析,认为"三言"具有"名称"和"概念"的双重性。"三言"作为名称,它指庄子所运用的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作为概念,它指阅读和研究《庄子》文本时所运用的解释性工具。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文章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三层次”论的理论视角,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剑文化的演变和庄子的考证入手,通过《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文化视角,从而对武术文化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