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学术界一致认为,魏源治经好求圣人的微言大义,其著《诗古微》主要目的在于阐发三家诗所蕴含的《春秋》微言大义,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源《诗古微》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扬,主要体现在发掘《诗经》四始的微言大义;调整十五国《国风》的次第,从而阐扬《春秋》尊王大义;发掘《诗经》当中的"夷夏之辨"思想。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锡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40-122
为深化对阮元《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的认识,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概括的方法,从背景、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剖析。阮元不但从异文和讹误两个方面对《左传》及其注疏进行校勘,而且将其原因进行归纳;其中体现了阮元校勘《左传》及其注疏的三大特点:高度注视不同版本的利用,条理井然、善于归纳,不分门户、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为西汉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被时人推尊为"群儒首",所谓"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保留在《春秋繁露》一书之中。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春秋繁露》的真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其书非后人所依托,而当为董仲舒本人所著,是我们今天讨论董仲舒学说的最基本资料。《春秋繁露》一书的体例虽然杂芜,内容也不纯醇,但是依然有其内在逻辑可以寻绎。  相似文献   
4.
《春秋繁露》在阐释《春秋》经文内容时,并不局限于对《春秋》原意的解释,而是更倾向于近代阐释学所偏重的阐发,这恰恰也是《春秋纬》作者的用意所在。《春秋纬》在继承《春秋繁露》阐释意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文本解读、理论重构以及文学想象等3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统治者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以“原心定罪”为指导思想,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用儒家经义来指导司法实践的一种断案模式,对儒法两家的合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继承了《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之精神,司马迁是以孔子第二自居的,故《史记》是第二部《春秋》。这种观点的偏差在于:既没有考虑到春秋与西汉两个时代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差异,也没有顾及到司马迁与孔子千差万别的个人经历。孔子对春秋“乱世”无能为力而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通过“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来达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目的,其着眼点在来世;而司马谈发凡起例的《史记》之创作目的一为“宣汉”,二为整合学术,为西汉统治者“献治安策”,以适应西汉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其着眼点在当世。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倡导的"春秋决狱",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始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为引礼入律,礼法结合开辟了道路;"春秋决狱"也弥补了成文法的不足,对中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春秋繁露》单行本是其流传版本的一个最重要的系统,目前尚缺少较为全面的概述。本根据所见单行本及相关献录,对《春秋繁露》现存单行本的版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考察。现存最早的单行本系宁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此本为后世诸本之祖。明刻主要有四个比较重要的本子;清代最重要的本子是武英殿聚珍本。本认为宋本与殿本是研究《春秋繁露》最重要的两个本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