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151篇
科学研究   4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241篇
综合类   45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BackgroundMaltreated youth are at an elevated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blem behaviors. Coping with the death of a family member or close friend during adolescence, referred to as bereavement, is a stressful event that could potentiate risk linked to maltreatment. However, developmental research suggests that youth adjustment is a product of multiple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lthough maltreated youth who experience loss may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behavior problems,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may attenuate or exacerbate youths’ risk for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sychopathology.ObjectiveThe overarching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individual, family, and community-level protective factors for maltreated youth who experience bereavement. Specifically, we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ge 12 bereavement on age 16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sychopatholog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ulti-level protective factors at ages 14 and 16.MethodsThe study consisted of a sample of 800 youth (52.4% female, 45.1% African-American) drawn from the Longitudinal Studie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LONGSCAN), collected from 1998 to 2011.ResultsMaltreated youth who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loss we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externalizing symptoms, compared to non-bereaved maltreated youth (β = 0.085, p < .05). Individual future orientation (β = 0.103, p < .05) family future orientation (β = −0.120, p < .05), parental monitoring (β = −0.123, p< .01), and neighborhood collective efficacy (β = −0.126, p < .01) each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reavement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s.ConclusionsThes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interventions aimed towards reducing problem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 with a history of child maltreatment and who experience bereavement.  相似文献   
2.
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与国外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比较,我国的体育经纪人立法管理“供给不足”。国外体育经纪人管理机构主要是国际和国家体育组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体育经纪人行业协会。我国体育经纪人管理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地方体育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1)国家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缺损;2)体育经纪资格征书的互认问题;3)体育经纪人培训考核规范问题。适合国情的立法体系是:“国家统一法规” “地方或行业配套法规”。管理体系是:“政府委托的协会监督” “行业自生的商会自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了田径运动成绩与运动这间的关系。认为田径运动成绩虽然表现在时间、高度和远度上,但实质是个速度问题。只有获得高的运动速度,才能有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并进一步总结出与成绩关系最为紧密的3种速度,即跑的后蹬速度,起跳速度和器械出手速度。分析了速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创造和保持高速度运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健身模式中力量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量训练是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力量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老年人加强力量素质的意义,阐述了不同肌肉力量指标对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作用,揭示了肌肉离心收缩在老年人力量锻炼中的优越性,旨在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拳的核心是劲力,没有速度就不会有劲力的体现,而要提高速度,增强速度力量是关键措施之一,文章从训练实践角度,并结合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南拳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南拳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4,25(3):9-12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剖析 ,确认训练应以技术训练为核心 ,以运动员个人特点为训练基础 ,以及正确处理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技术训练中的负荷问题 ,提出适合高校三级跳远训练的模式 ,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力量锻炼在控制体重中的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力量与力量耐力是健康体适能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表明,力量锻炼在控制体重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增加安静时的能量代谢率;二是增加脂肪氧化。建议人们,要获得最佳健康并有效控制体重,应将有氧运动与力量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肌肉功能的退化是生命衰老的一种表现,是体内多种生命过程变化的结果。除了肌肉本身的老化以外,神经中枢的活动特点,激素的分泌特征和身体的行为改变都可能影响肌肉功能的退化。大量实验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可以保持老年人的肌肉功能和延缓其退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录像统计法、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中国男子体操的优势与不足:中国体操总体实力下滑,难度编排与日、美相当,但缺乏新意;而优势项目失误、弱项扣分太多、强项积分不够高及小将心理素质不过硬等因素,是中国男团雅典失利的主要原因;强化强项技术细节、完善弱项难度及技术完成规格等,是中国男子体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八种常用手段,将三种双腿跳跃练习进行组合,另把五种单腿跳跃练习进行组合,对两组14名跳跃项目运动员进行8周的训练,获取了5项身体素质和BIODEX等速测力仪及KISTLER三维测力台的各项指标训练前后的测试数据.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力量练习手段对人体作用是不一样的,轻负荷、重负荷、单腿练习、双腿练习对人体肌肉的影响有各自的特异性.因此,在力量训练中,选择正确而有效的手段和适宜的运动负荷与强度,把各种不同手段进行合理组合,才能求得最佳的综合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