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儿基本上是依靠口授心记的方式传承,几百年来形成了一套内在的创造演唱机制。正是凭借着这种口头传承机制,使这种非物质文化及其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得以继承和发扬。搜集、录制、整理花儿语料,建立西北花儿语音语料库管理系统,能使深受汉、回、藏、土、东乡、保安、撒拉、裕固及蒙古等民族群众喜爱的花儿永久而系统地保存下来,方便国内外花儿学习者、研究者进行大规模语音资料的查询、检索和统计。该系统为花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弘扬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和传承花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湟"花儿"作为一种在劳动群众中产生,并在劳动群众中流传和发展的音乐形式,有着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现通过分析其中的程式套语,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它提供更为立体的认识作用。探悉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结构在"花儿"传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歌者提供记忆上的便利,使"表演中的创作"和歌者在瞬间内唱出妙语连珠的词句成为可能的根本原因。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这种民歌,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对河湟地区这些不同民族的大同小异的"花儿"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我们解读西部文化的多元整合现象也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认识作用,有利于推动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己曾经亲临现场的松鸣岩花儿会和二郎山花儿会的具体描述,分别从两大花儿会所处的地理位置、花儿隶属类别、花儿会所演唱的内容及花儿令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的区别。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及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工作者对“花儿”都有诸多论述,其名称的由来也引起了颇多争议,如这类民歌为什么叫“花儿”?它与“少年”的关系是什么?还有另外一些比较特别的解释。本文对这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综述性的说明,并认为要给“花儿”正名,需进行综合考察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给“花儿”一个正确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青海“花儿”的自身格局以及歌词格律和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花儿作为一种演唱艺术,是歌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而创作和表演是花儿演唱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歌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空下共同构成的一种“在场”。在这种“在场”视阈下,花儿演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从歌手与听众、创作与表演的关系人手,对花儿在创作和表演中的程式化特征和表演性特征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花儿”押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倘若深化“花儿”押韵研究,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学术传承,注重研究的科学性;二是尊重客观事实,不拔高研究对象;三是深入调查研究,避免主观臆断;四是注重常例,勿将特例视为常例;五是分清源流,探明理据。  相似文献   
9.
"花儿"不仅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建构,更注重这种话语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透过这种修辞文本往往可以窥见其深层情感的体悟等。使用人本主义层次理论、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心理补偿功能与机制等心理学理论,解读"花儿"修辞文本,发现"花儿"修辞文本表现心理世界,心理世界影响"花儿"修辞文本。  相似文献   
10.
论洮泯花儿短歌中的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在广泛搜集洮泯花儿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159首短歌,并对使用赋比兴手法的短歌进行了统计和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