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制度之具体运用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确立的检察监督制度,限制了检察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有效行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及保证诉讼公正的要求.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拓宽检察监督的范围,增加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律师代理制度立法缺失导致的法治环境混乱出发,引入对在我国建立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的思考。首先,深入剖析诉讼专业化和强制律师代理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然后,从强制律师代理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意义,证明其制度必要性。继而,从各国的立法实践和我国的制度基础出发,探讨该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再者,从实证主义角度出发,设计如何在我国系统地构建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最后,建议从立法上建立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应诉管辖是民事诉讼中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法理基础、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受案法院范围等方面与协议管辖存在本质区别,是一类独立的管辖制度。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我国应坚持应诉管辖立法的“双轨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关于应诉管辖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当代行政立法的趋势是放宽起诉资格的要求,使更多的人能对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扩大公民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约束。修改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建立公益行政诉讼制度是当代法制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是,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开始加强,保障被害人权利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兼顾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利益并力争使之平衡,对被害人的保护并不必然赋予其公诉案件当事人地位是共同理念。  相似文献   
6.
与美国相比,我国新闻诽谤诉讼中媒体与记者诉讼负担重、败诉率居高不下,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法律和司法界的以下问题:理论上对民法名誉权和宪法性言论自由权同等保护,但前者有系统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保障,操作性强,后者则无救济程序;混淆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区别,滥用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7.
素有“东方经验”之美誉的调解在处理民事纠纷、审理民事案件中 ,取得了消弥纷争 ,防止矛盾激化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瞩目成就。而在刑事诉讼中适用调解 ,办案效率可能高 ,但未见得符合刑事司法的宗旨。本文从调解的前提条件、罪与非罪的界线、法制原则、审判公正、以及对被害人的保护等五个方面 ,就自诉调解的适用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质疑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不方便法院制度是法院在涉外民商事诉讼中决定中止诉讼的一项制度。我国采用该制度有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且不与国家主权原则矛盾。在我国适用该制度应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因犯罪人赔偿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刑事案件判决中经济赔偿部分难于执行以至受害人得不到公平对待,并进而影响到国家司法权威的现象,特提出建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经济赔偿的国家特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也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限制过于严格 ,尤其是抽象行政行为被排出在司法审查以外。因而 ,应拓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将规章以下层次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