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9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因果分析的AHP方法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AHP方法的特点 ,提出了可以克服其缺陷的基于因果分析的修正AHP方法 ,并将其运用于篮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2.
蒙田论友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田结合自身的经验探讨友谊问题,把友谊划分为普通友谊和崇高友谊.普通友谊表现为四种形式,即血缘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爱的,它们总是与世俗的功利目的或需要相联系,友谊本身手段化,是低层次的;崇高友谊是以真诚为基础的两个品德高尚者的相互吸引,友谊自身即是目的,它是通向人生幸福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家庭道德是指在社会习俗基础上形成的调整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家庭道德主要包括父母子女道德、夫妻道德、兄弟姐妹道德、邻里道德和持家道德五个方面。由于我们民族的传统家庭道德脱胎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内容有二重性。我们必须坚持弘扬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传承传统家庭美德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孽子》是白先勇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在莲花池边的男性同性恋王国中生活的一群被家庭放逐被社会抛弃的野性少年的心路历程;同时掀开他们狂放患纵的表象,露出的是一块块被侮辱被蹂躏的浓血进流的疮疤,反映了以父权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表达了对人性尊严的呼唤与探索。论文就试图从“灵与肉”“父与子”“情与孽”这三方面人手,浅析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手工业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尽管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使手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利于中国工艺在整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利于生成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亲密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吴彦廷 《科教文汇》2012,(19):86-87
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王熙凤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精明能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刁钻狡黠,机变逢迎的人。她身份高贵,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8.
余华小说中的父子关系从充满冷漠、仇视、暴力、死亡的怪异的父子关系,到善良坚强,关爱呵护血浓于水的舐犊情深。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革命,本文论述了余华作品中的种种父子关系。从这些关系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余华及余华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透过阐释学的视角,《驿站长》中源于《圣经》典故“浪子回头”的宗教图式与杜妮亚的人生轨迹有着结构上的同构,却在质性上指涉不同的意向。杜妮亚居于现代意义上的自觉人生选择与典故所隐喻的宗教伦理精神相悖而行,从而暗示俄国传统道德法则的失效,并在更高的意义上对宗教伦理的现代性困境作了一个终末式的叙述:社妮亚整个人生选择所预示的不仅是传统宗教伦理秩序面临的断裂,还是俄罗斯新女性代表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父母亲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个体社会化的实现。章从当今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编差的分析入手。全面论述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几种正确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