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830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全国“散打王”比赛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学生和选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的部分学生及武术系、武术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对举办沈阳体育学院“散打王”比赛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 ,并根据沈阳体育学院学生现有学习训练的具体情况 ,制定符合沈阳体育学院实际状况的“散打王”竞赛规程 ,同时从安全角度出发 ,选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全国散打锦标赛规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党史专家兼藏书家胡绳藏书的来源、特色及归宿,充分展现了他对藏书无比眷恋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田绮 《海外英语》2015,(9):131-132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
《原野》是曹禺秉持着形而上的诗性哲学对宗法制社会家族复仇题材的一次考量。仇虎与焦大星之间兄弟亲情和家族世仇的情感焦虑,构成了《原野》的叙事主题。然而《原野》的审美价值更多地着落在它的副部主题上,正是有了花金子的参与,复仇的神圣使命才染上了情爱的野性活力,使涌动的生命得以冲破逼仄的喉咙,在残阳如血的“原野”直直放歌。也许是激情耗尽的缘故,花金子之后,曹禺再也没有完整地塑造过这样的野性女子。《原野》终成绝唱。  相似文献   
6.
1923年2月,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在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刊物《少年》发表了《评胡适的"努力"》一文,批评热衷于政治改良的胡适所鼓吹的"好政府主义"。周恩来在文中以"革命救国"论批评胡适对军阀统治的"迷信",抨击胡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的幻想。其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胡适已经和周恩来等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上、思想上分道扬镳。从周恩来这则评论看出,五四新文化思潮发生的这种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从中分化出的革命救国论者与社会改良论者在政见上既"异中有同",又"同中有异",而最终则他们之"异"大于他们之"同"。  相似文献   
7.
吴王太子刘贤被刘启所杀害在文帝四年或五年,他是咎由自取。文帝没有因刘启杀人而更换太子,也没有用儒家的贤人更换太子身边的刑名权谋之人;晁错因为文帝喜爱刑名权谋反而得到了提拔,作了太子家令。可是,杀吴王太子虽然没有动摇刘启的太子地位,却激发了吴王的不满情绪;虽然用晁错为太子家令并不意味着文帝政治的转型,而强硬政策的施行却加快了吴王为首的七国叛乱。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成同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整顿贵州、经营湖北方面均体现出了他杰出的管理才能,而在湖北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凸显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对胡林翼的文武之才进行论述和考证,深入了解胡林翼的思想和才能,进一步分析研究湘军和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9.
释“忽”     
“忽”有“偶”义 ,可翻译为“偶然”、“恰巧” ,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此义。  相似文献   
10.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