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蕊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78-81,13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近体诗,而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典律诗写作理论。律诗的各联与起承转合的各个部分分别对应,各联在整首诗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近代一些学者认为起承转合理论同样适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分析;为考察起承转合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间的关系,从寻找英汉语篇篇章结构中的共性目的出发,首次采用主述位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挑选的五首十四行诗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五首中国古典律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较之中国古典律诗,"起承转合"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1-4,5-8,9-12,13-14;(2)1-3,4-8,9-12,13-14;(3)1-5,6-8,9-12,13-14。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文革时期已全部消亡,不复存在。实际上,从文革时期传唱的歌词看,传统文化中的“礼乐一体”、“乐教”和“集体意识”等特征得以强化甚至发生畸变,“乐教”的宣传教育特征极度彰显,抒情传统退隐淡化。  相似文献   
3.
从中唐的孟开始,到明代的胡应麟,再到清代的陈熙晋,宋之问与骆宾王在灵隐寺月下联句的"文坛佳话"历久不衰。不论是从宋之问与骆宾王的行年看,还是从他们的人生追求看,这一诗坛"佳话"是不符合实际的人为杜撰。  相似文献   
4.
诗、词、曲、赋等主要韵文体式的形成都有赖于民间韵文的启动作用。说明韵文文体演变中的民间韵文启动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规律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民间韵文在创作思想、创作过程及传播方式上均具有恒久不息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民间韵文启动律的存在对于韵文文体演变研究中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说《金瓶梅》心理描写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尤其是运用细节,从细微处来省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将心理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在《金瓶梅》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这一手法采用的并不多见,而《金瓶梅》在这一方面却是做得非常成功。这种表现手法似乎已成为作者自觉的行为,这是古代小说观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6.
“浊上变去”是汉语语音史上一种重要的音变现象,一般认为这一现象出现在通语中的时间为晚唐五代。文章通过对初盛唐时期今属湖北地区的文人所存古体诗和韵文上声和去声韵段用韵情况的全面考察,认为“浊上变去”现象早在公元7世纪的湖北地区方言中便已发生,其出现时间当早于通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阮籍作品中有关“时间性”感悟诗句的分析,阐释阮籍“时间意识”的历史内涵和深刻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并指出阮籍的《咏怀诗》突出并深化了生命的“时间性”这一主题,是中国古代诗人中从本体论上建立人生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探索者和表现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诗词的表层意象可以看出林黛玉自卑无助的一面,但是就其诗词的深层内涵来看,分明感受到林黛玉坚强、勇敢和超脱的一面。这是林黛玉在对人类存在的有限性、孤独感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追寻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理解和超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黛玉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隐逸思想是元散曲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元散曲的隐逸思想之中包含有三大要素,即:用历史意识慨叹社会,用天命意识参悟人生,用生命意识强调自我。命途多舛沉郁困顿的散曲作家们正是藉着这三种意识的支撑,在苟全性命的同时获得了灵魂的高蹈和生命的舒展。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此他们爱国诗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