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英语时态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现象是广大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应用中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时态的意义和用法并不能以时态形式笼统解释。现在进行时不表示"正在进行"的原因正是动词本身的词义所决定的。根据词义,动词有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之分,现在进行时除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行为动作以外,还包括表示"过去"、"将来"、"渐进"、"重复"、"临时"、"描述"等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从表达道歉、谢罪的意义转移到表达感谢的意义,是受汉语中使用道歉的方式表达感谢的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的影响."致谢""感谢""谢谢"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谢类动词"谢""谢谢""感谢""致谢"的语法化过程表明,言语行为动词在意义、使用上的发展与文化心理、构词格式、言语行为本身、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襄樊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是襄樊方言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语法现象。与普通话相比,这三种词类重叠既有与普通话相同之处,又有自己方言的特点。章通过描写、分析、归类的方法对这三类词的重叠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awareness skills on the ability to spell inflected verbs in structured spelling tasks. Children in grades 1, 2, and 3 (n=103) spelled inflected past and progressive tense verbs and completed awareness tasks. Developmental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ability to include the inflected ending, to spell the ending consistently reflecting the correct morphological unit, and to affix the ending using the correct orthographic pattern. The contributions of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awareness to spelling development varied across the three grades but were similar for each sub-component, suggesting a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to spell inflected verbs and linguistic and orthographic awareness.  相似文献   
5.
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和兼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活用和兼类是古汉语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学们对此多有讨论。本从古字的原始构形、字(词)的原始词性、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汉语句子对举的特点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大量名词用作动词不是词类活用,上古汉语动词无及物与不及物的区分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学角度就英汉名词转动词( 以下简称名转动) 的词语现象的异同, 从历时与共时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并用实例和汉语形态结构特点说明汉语作为孤立分析语言名词转动词不限于单音节词, 而英语在名转动时仍保留其语言中的屈折成分。  相似文献   
7.
英语情态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教重对当代英语情态动词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语法界和教科书在其意义和用法上的分歧进行分析和计论,并提出如何在教学中处理这些分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功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的语法文献中都认为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当的。本文详细考察了两者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功能表现,认为在谓语和述语位置上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两者有较大的差异,在状语、定语和补语的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连动式是古今汉语一种重要的句式,对连动式的研究从三个平面的角度作一个综述,有利于发掘出连动式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自主、非自主动词次类中动作动词、属性动词、状态动词、变化动词和"屡次"类重复副词选择限制的考察,可以看出各类动词对"屡次"类副词的选择限制很不一致,属性动词选择限制最严格,状态动词选择限制较严格,变化动词选择限制一般,动作动词选择限制较宽松,由此形成了一个语义选择限制由强到弱的等级序列:属性动词,状态动词,变化动词,动作动词。从而揭示了"屡次"类重复副词与动词选择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