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43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51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速摄像、录像解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奇投掷步的技术特点:助跑距离较长、助跑速度较快,第二交叉步前后速度损失同投掷成绩呈负相关;第一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第二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损失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幅度同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严羽的“妙悟”说基本上是被肯定的,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和合理的因素。围绕这一问题,许多人在其得与失即长处和缺陷的问题上有着不少分歧,其中钱钟书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但也不无误解严羽的理论之处。严羽的诗学思想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是一种有益的纠正,但也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碛砂藏》的开雕时间为南宋嘉定九年(1216)。此次普查,统计出陕西省图书馆藏《碛砂藏》共5646卷,计5127册,存经1396部,其藏量在国内位居第一。所存扉画3759幅,共计10种,在普查中,发现了两幅罕见扉画,对10种库画择要做了探讨研究。同时,提出了若干疑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张厚生与钱亚新两位图书馆学家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论文从相遇相识、学术通信、科研合作、日常交往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与钱亚新的学术交往,较好呈现了学术前辈提携培养后辈与学术后辈尊重学术前辈的学术承传和敬老的传统。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在版本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在考察版本时,他既考察版本形式,又考察文献内容。他强调善本的重要,要求人们用善本来比勘通行本,以取得正确的认识。在重视善本的同时,他又反对抱残守缺,反对仅据一本就妄下定论。钱大昕是考据学家,他研究版本的目的是为了考证文献记载的错误,他注意以版本助考证,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有些善本未曾寓目,也使他的个别考证的精确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7.
袁枚由翰林散馆外放江南知县,因其试清书最下等,更有其前馆课作《清说》等原因;但是,袁枚却归之于乾隆“强派”其如此。其33岁致仕,实与失望于乾隆皇帝有关。进而有在乾隆第二次南巡时,袁枚婉拒尹继善葺随园接驾之议。就出处大节而论,袁枚不愧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尚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钱穆、张舜微二人,均被当今学界视为“通人之学”的国学大师。两人对刘知几的评价,有着相当的不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窥见其各自治学方法、旨趣的异同,从而更好地解读两家史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齐思和在史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他的史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中国史探研》一书则是其史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将其史学方法归纳为描述性统计法、比较研究法、本末缕叙法等三种方法,并举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冯契先生认为理想形态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彭漪涟教授对冯契的这一命题作了系统而又深入的引申和发挥,探讨了这一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阐述了什么是概念的理想形态及概念为什么具有理想形态,指出了概念具有理想形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