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边缘信息的车牌字符分割方法,首先对采集的彩色车牌进行灰度化,在去除噪声后,对车牌区域利用SUSAN算子进行边缘检测.通过垂直投影分割,确定字符区域的不同宽度,利用字符宽度的分类与区域前后文宽度的变化可降低误分割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对车牌字符进行分割时,可显著提高分割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苏珊·雷诺兹是当代英国著名史学家,她从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共同体概念,因而扩大了共同体的含义。从这个角度,她把中世纪看作是由诸多共同体构成的社会。按这一认识,中世纪的领地、城市、王国本身,都是某种共同体。这种意义上的共同体与中世纪社会基本制度的关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内在统一的。共同体在不同程度上维护着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体现着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但共同体并不是挣脱了封建制度和权力强制的自由、平等的小社会。中世纪人对王权的认同和对王国的归属感,以及王国政府对社会成员的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依赖,表明各王国也呈现出共同体的很多特点。雷诺兹的诸多认识挑战了有关中世纪共同体问题研究的整个学术传统,向人们展现了另一个中世纪,富有启发意义,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珊·桑塔格的“艺术色情学”强调“身心”的不可二分,主张艺术向“身体—主体”的回归,其“色情”的基础为爱欲。后者作为一种生命力基础,与审美共同指向自由。苏珊·桑塔格的“色情学”对于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形式的重视对于当下理论至上的艺术批评界和理论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苏珊·巴斯内特翻译理论的两点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珊·巴斯内特在《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一书中一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在其对诗歌翻译和戏剧翻译的描述探讨中却存在理论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其理论存在两点误区:一是对理论的概念存在误区,把翻译原则等同于翻译理论;二是对翻译理论的作用存在误区,对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不清。因此, 要想完成科学的译学构建就需正确认识理论的概念、作用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珊·桑塔格的长篇小说《火山恋人》,是一部以传统内容为主,以新视角叙事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多视角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突破原有叙事小说模式,成为表现后现代小说的佳作。作者苏珊·桑塔格,以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探寻主人公内心世界,以自由变换的空间随想,给读者带来新奇感受之余,也体现出她独特叙事架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桑塔格的美学思想研究在国内还处在初步阶段,主要是零散的介绍和少量的单篇论文,论著也有史大于论的问题。外国的研究起点较高,但仍大有余地。如果能够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艺术色情学、新感受力和形式论结合起来研究,那么对她的美学研究可能更为有机化和容易涵盖其他话题。  相似文献   
7.
苏珊·哈克用“中道”实用主义改造、融合各种极端科学论,避免对科学激情的单纯辩护或批判,初步尝试对科学进行更为冷静的审度。她用“探究-证据-帮助”代替“认识-检验-方法”,建构了一种颇有特色的折中理论。哈克科学论存在着诸多问题,创新性和深度尚嫌不足,但开辟了科学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秘密花园》中,苏珊·索尔比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却在各位主要人物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备受赞誉的她不仅与身边所有人相处融洽,与大自然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追溯苏珊和谐幸福生活的源头,进而证明其幸福生活是她以自然之道待人接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苏山·马顿的大学自治模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山·马顿提出的关于大学自治模式及其划分依据,从国家权威性质和高等教育目标两个维度揭示了大学自治与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提供了进一步探讨大学自治以及大学与国家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分析依据,这可以为我们提供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桑塔格的批评文集《反对阐释》虽然涉及广泛话题,归根结底不过一个主题——对把艺术等同于内容这一传统惯例的批判。这一主题尤为集中地体现在《反对阐释》、《论风格》、《“坎普”札记》以及《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这四篇文章中。通过这些文章,桑塔格表达了她在新的语境下建构形式美学来感知艺术的理想。这一理想恰好有一种与六十年代的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相一致的自发性,所以人们往往只关注《反对阐释》激进的一面而忽略了桑塔格在其中对严肃性的推崇。事实上,桑塔格追求的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感受力,一种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道德之间努力求得恰当平衡的感受力。只是,在追求这种理想的价值评判标准的同时,桑塔格也为艺术设立了棘手的高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