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评论家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造成这一持续热潮的原因除了作品表达的极具野性、吞噬生命本身的纯净爱情以及广博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因为其别具一格的叙述者策略。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对作品中的叙述者进行研究,探求作品的叙事魅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同一个故事可以由不同的叙述者来叙述,而由谁来叙述、如何叙述正是叙述者的话语权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叙述者也是话语争夺的场域。从非人格化的叙述者到人格化的叙述者再到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转变过程,说明叙述者的话语权威在文学史演变过程中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3.
《橘子和苹果》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她的小说多集中于描绘加拿大乡村居住者的情感生活。本文试图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橘子和苹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叙述者和叙述角度;小说中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唐人小说中隐含着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复杂画面。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品中包涵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意蕴,折射出作者对唐代政治的特殊观照。这部传奇极力彰显了京都皇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详细描摹了城市司法机构为市民声张正义提供的庇护与安全的权威,细腻刻画了科举制给应试举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叙事学理论中的“叙事视角”为切入点,兼用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我”这一独特的叙述视角做出全方位的透视——内在的固定式内聚焦叙述视角及外在的女性主义叙述视角。前者使小说具有第一人称独白式叙述的特质,后者使作品潜在的深层次意蕴得以彰显。独特的叙述视角的运用成就了当年内地四小花旦之一的徐静蕾,荣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这是中国电影界在国际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6.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与《圣经》互文指涉,影片的故事情节架构与《旧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相似,而且,影片运用了圣经u型叙事结构来刻画人物命运并实现主题寓意;不仅如此,影片还采用了不可靠叙述及反讽叙事策略,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需要进行双重解码。后现代派叙事策略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dilemma faced by reflexive narrative inquirers who write in the first-person “I” while advocating for a postmodern reading of the “self.” This paper asks the question: How can the reflexiv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craft a research narrative that, on the one hand, strives for self-presence,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denies the transparency of language? I discuss current post-structuralist critiqu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rhetoric, and extend the critique to narrative research, suggesting that an arts-informed approach to narrative allows researchers to disrupt the authority of their text. I explore the use of a specific fictionalizing technique – the unreliable narrator – to assist readers in critically deciphering reflexive research narratives.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越英国和爱尔兰两种不同的国家背景的女性作家,玛利亚·埃奇沃思在《拉克伦特堡》中,通过男性叙述者萨迪·奎尔克,叙述了一个走向衰亡的爱尔兰封建地主家庭的故事,并且展示了整个封建父权社会性别政治中的权力关系,而男性叙述的性别政治所展示的权力关系又进一步揭示了英国与爱尔兰两国间宏大叙事中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是常见的叙事类型.在中国20世纪小说史上,十七年第一人称小说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本文分析了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的原因、类型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叙述者的选择三方面的相似比较,又通过对鲁迅对整个外国文学的态度进行历史性、概括性的考察,以及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前是否读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考察,从而提出鲁迅在写《狂人日记》时,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及叙述者的选择上是很有可能受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