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厄普代克是美国 2 0世纪颇有影响的多产作家 ,在他的作品中延续着一个主题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的冲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反映在一个人身上往往表现为个人直觉行为 ,以及对社会实用主义的趋同行为。这两种行为在厄普代克笔下的人物身上均有表现 ,一方无法取代另一方成为解决冲突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在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农庄》中,“我”和“母亲”的矛盾集中在对农庄的态度和选择妻子的标准上。“母亲”希望“我”能够离开纽约,回到农庄;“我”则劝告“母亲”离开农庄,居住在纽约。“母亲”对农庄的坚守象征着对上帝的守护;“我”对农庄的背弃象征着对上帝的逃离。“母亲”希望“我”选一个诗人作妻子,象征着昨日美国文化对神圣事物的渴望;“我”和“母亲”所喜欢的第一个妻子的离婚,以及和“母亲”所厌恶的第二个妻子的结婚,象征着年轻一代已经找到了上帝的替代物:性爱。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认为爱欲是一种原始生命力,并把这种生命力寓于艺术中让其成为创作的动力与命脉。本文从厄普代克小说中主题入手,揭示了其潜在的欲望情结,并借此开始了对生命的扣问。  相似文献   
5.
厄普代克的作品中,无论是《兔子四部曲》、《S.》、《夫妇们》还是其他,女性始终是小说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美国历史上地位的变化,女性意识的觉醒始终贯穿了整个小说系列的内容。可以说,厄普代克的作品就是女性地位的变革史,它的系列小说不仅仅是文学史的表征,同时更是时代史的重要凝结。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将重点以厄普代克的几部小说为例来展开深入探讨,以此来解读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文学界的代表人物,宗教是约翰.厄普代克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为其自身文学创作添加了诸多丰富的元素色彩。文章结合约翰·厄普代克的作品"兔子四部曲",从他的家庭背景、鲍尔·德里奇和克尔凯廓尔哲学以及美国清教主义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宗教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作品深入人心.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是对当今社会的真实反映,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而性爱主题也是他的作品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历来惹人非议.本文从性爱主题入手,挖掘出其创作中鲜为人知的一面--双性视角,并分析了其表现方式,探讨了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兔子系列”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品。小说能够引起美国文学界和众多读者的普遍赞誉,不仅与小说精当的情节构思、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独具个性的叙事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厄普代克将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命与美国社会几十年的变迁联系在一起,使这一系列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浓郁的象征意义和寓言化特征。从厄普代克的作品内容和叙事技巧分析了"兔子系列"中所透射出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意在揭示当代美国人的信仰危机:昔日的美国守护上帝.而年轻的美国遗弃上帝,并试图用性替代上帝的位置。厄普代克在作品中描绘了人们在没有上帝的日子中的糟糕生活,通过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否定,厄普代克指出人们应该回归上帝。  相似文献   
10.
约翰·厄普代克对《兔子,跑吧》中主要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某些人物、场景体现的宗教寓意,都与圣经原型趋于一致。因此,以圣经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对小说进行原型式解码和研究,可以准确把握作品主题。对小说中圣经原型的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信仰危机和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