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小说<呼兰河传>,彰显了女性悲剧深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2.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也是对于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多年以来,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尤其关于小说的主题意蕴,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简略地说,《生死场》的内涵可以从生与死、女性话语和民族主义三个层面加以理解。最初鲁迅和胡风对小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但由于时代的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民族主义内涵备受关注,“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释,而其它重要内涵却被忽视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批评者运用新的理论,或从启蒙主义角度、或从纯文学角度、或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对小说进行阐释,逐渐发现了过去被遮蔽的重要内涵,并阐发出新的意义,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和遮蔽。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一位命运悲苦但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悲凉短暂。传统观念里的"母亲"一直是伟大和崇高的化身,是牺牲和奉献的代名词,而萧红划开笼罩在"母性"之上的灼人光辉,使被施予了华丽外衣的"母性"骤然赤裸,她笔下的母亲不仅形体、相貌丑陋,而且大多在无爱的婚姻中进行着动物似的生育,游走在生死的边缘,为"物"而疯狂,都是自私、冷酷、残暴的母亲。萧红之所以淡漠母爱,颠覆母爱,与她成长历程中母爱的缺失、贫穷的流亡生活及萧红对母性的颠覆性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典型的“自传型,抒情型”的女性作家,她的文章多出自于亲身经历,其中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她的影响很大,这表现在,童年经验一方面给予其创作汩汩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她作品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5.
《小城三月》是萧红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具有特殊意蕴的作品,“翠姨”则是作品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蕴的悲剧人物形象。翠姨悲剧的诞生是因为她自身有一种弱质性格,更在于她所处的是一个足以造成这种弱质性格的男权社会。本文认为,《小城三月》充分体现了萧红生命最后时刻的孤独和悲切,是她凄婉缠绵心境中的一支悲歌。  相似文献   
6.
张光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72-74,60
女性写作的文本在主流话语社会中是独特的,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意识更是独特的。今天审视由“五四”运动而造就的一批女作家如庐隐、丁玲、萧红,她们的生活与写作对今天女性写作文本与写作审美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萧红笔下的女性生命是黯淡的,性别特征得不到尊重,自然生育既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悲剧命运的根源;她们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活着承受人生苦难,死也结局悲惨,境遇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8.
睛雯与小红是《红楼梦》中既聪慧又俊俏的两个丫环。作者并没有贬一个褒一个之意,而是从许多不同方面刻画了身居贾府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丫环的典型形象。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两个人物,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的艺术形象创造应该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萧红在小说创作继续进行抒情实验。她以散文化的笔法勾勒战争中宁静的日常生活,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为黄河、月亮等物象着上悲凉色彩,无处不流露出寂寞情绪,凸显了自我的存在价值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可贵坚持,极具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女性作家萧红与林海音的诗化小说具有鲜明的符号节奏美,随着叙述者的情感而起伏变化,但主旋律是缓慢而悠长的,激荡着读者的情感。两位女作家虽然创作风格迥异,但相同的是对生命的脆弱始终怀着深深的悲悯,对代表爱与美永恒的精神乐园表现出一种诗意的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