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2769篇
科学研究   99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209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个人集权向集体集权的转变,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以及政坛上新老集体的稳定过渡,建立建全了各项民主制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分权和党政分开.总之,中国的政治发展在二十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这些重大进步的背后,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集中体现了他对毛泽东同志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和对我党建党六十年,特别是建国三十二年发展轨迹的总结,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思想方法上,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党继往开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理论思维特征的分析,向人们展示邓小平理论的思维形式,揭示思维形式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进而更加解放思想,更新思维形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4.
在积极参与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的产业合作中 ,首先 ,云南的产业结构要实现升级方式的转换。其次 ,在参与次区域开发的产业合作中要做到 :农副产品要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 ;矿业发展要“走出去” ,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机电制造业要努力在“世界工厂”中觅到立足之地 ;烟草业要跻身世界烟草跨国集团的行列 ;电力工业要培育为东南亚的能源库 ;磷化工要培育成为世界重要的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这几个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科学、系统地总结与概括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工业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今天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价值特色以及邓小平的价值观体系的四个构成部分,并从中引发出对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价值的思考.对如何应用邓小平价值观指导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形成、确立 ,以及它的理论内函和实践形态 ,对于充分理解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宣传、贯彻这一方针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本质和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依据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时代性、二是实践性、三是科学方法。这三个要素,在邓小平理论中得以充分展示。这是邓小平理论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远时代价值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150多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几个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就新在它的研究重点和理论内容重心,由暴力革命理论向经济建设理论转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沿着邓小理论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近20年来云南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不急于建立云南文学批评流派,不单一张扬某一种理论批评大旗,正视云南文学多元化的现实,云南批评家应从多种批评理论出发,建立自己的批评个性,从阅读作品的基础做起,通过总结云南文学现象来发挥对云南文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