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赵树理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文化与文学的链接、对话;比较视域更为广阔,视角更为丰富,站在“世纪”的平台上审视、反思赵树理现象;创作研究量多质高;宏观研究成果突出。赵树理研究渴盼新的研究话语和建立新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类型,福柯的谱系,布鲁姆的正典化,巴赫金的狂欢化,以及海德格尔的去蔽一敞亮之说,重新发掘赵树理文学的独特意义,认为赵树理文学在类型上是一种内雅外俗的“曲艺化”的新型的“俗文学”。在谱系承传和转型的意义上看,它处在正典化和狂欢化之间。其重大的谱系意义被主流文学给严重地遮蔽了,因此,研究中应对其进行去蔽、还原,以使之敞亮、澄明,意义现身。  相似文献   
3.
赵元任语用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赵元任的语言学研究中,蕴含着一些当代语用学的因子。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符号学、语言本质上的行为方式、语境之于语言的意义以及语用歧义等方面的论述中。对此进行梳理挖掘,将有利于促进当代语用学的发展以及语用学思想与理论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在1940年代成为一个方向性的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追求与对民间文化的过分倚重的艺术倾向并没有完全体现毛泽东《在延座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与《讲话》精神既有适应的方面,更潜藏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冲突延续到新中国文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赵树理的当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赵淳及其子侄或能诗,或诗文兼长。赵淳与杜唐、邹祚永等6位诗人结成诗社,不时同游切磋,相互酬唱,题咏流连于大理晴云山一带。赵淳的诗歌创作主“遍游历”,内容多表现苍洱风物。赵淳《赵州诗学源流述》是一篇集中评介赵州26位诗人及诗作风格的文章,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赵淳对本土诗学源流的自觉意识,其意义不容忽视。因赵淳本人以及家族成员、诗社成员的传世诗作较少,加之无时人批评表彰,故其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6.
黄泽是元代理学家,他的“覃思”治学风格特色鲜明,是元代和会朱陆的重要思想家和学者,他一生著述丰富,虽然传世不多,但其易、春秋学研究颇有特色,其弟子赵汸作为元代新安理学的重要代表,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秉忠的殿试对策真迹是中国科举史上现存惟一的一份状元卷,为国家一级文物。赵氏以惊人的才华答写了这份举世闻名的状元卷。他以犀利的文笔、简洁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论述了他的治国思想:盖以实心行实政,因以实政致弘勋。把实心与实政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治国理论与经国措施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谁先谁后的问题。文章着重探讨了状元卷中思想背景、治国理论的特点、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生心系农村和农民的赵树理始终拥有一种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他的创作紧密联系着社会变革和人民命运的充满时代感的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作家的政治评价和道德倾向。赵树理以其自觉而本色的农民立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农村现实和农民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并不时地闪烁出富有时代智慧的艺术思考。赵树理的人格精神、启蒙理想、文学创作实践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振铎先生的辞书学研究具有以传统小学之精华为基石、以理论实践互证为指归的学术特征。其研究不仅对辞书学的学科建设做了系统的构建与论述,更对汉语辞书编纂的理论、原则、方法、体例等做了细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为现代辞书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汉语辞书的编纂实践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年(1995-2001)来赵树理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文化与文学的链接、对话;比较视域更为广阔,视角更为丰富;站在“世纪”的平台上审视、反思赵树理现象;创作研究量多质高;宏观研究成果突出。赵树理研究企盼新的研究话语和建立新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