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76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02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棻、胡成德同志所创编的川剧《田姐与庄周》,改编自传统剧目《大劈棺》,被称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出好戏。川剧《田姐与庄周》的成功改编是运用现代意识重审的方法来获得主题新生,以纵向开掘人性深度的方式来达成人物形象的重塑,在横向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手法的同时固守自身剧种特色等手段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田姐与庄周》的成功改编为戏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良是家有万金的韩国贵族公子,国灭家破后为报仇,曹募壮士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读兵书交豪杰,终成为反秦农民军小首领。投靠刘邦后.他在刘邦率军西进灭秦中出谋划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鸿门宴”中他机智多谋,保护了刘邦的生命。他又送汉王赴南郑,途中献计而返,为汉王的东进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初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爱国华侨兴办的民族工业企业无疑是这一经济浪潮中鲜艳夺目的奇葩,其中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山鼻祖,张弼士更是当时举足轻重、富有影响的人物。据2003年1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日前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爱国侨领张弼士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称张弼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他推动了近代中国的铁路、矿山和现代农业、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张弼士研究正引起学术界关注。拟对二人企业经营情况、企业规模及经营思想、经营成效和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揭示他们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蒹葭楼自定诗稿原本》将顺籍文士罗复堪的一首七律误植作其同邑黄节的作品。为纠正此张冠李戴现象,借助史料,从作者、属题者、属录者的关系,题与录的情况,以及思想内容等方面,证明诗确为罗复堪所作,同时显现某些粤籍人士与京沪人士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张厚生与钱亚新两位图书馆学家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论文从相遇相识、学术通信、科研合作、日常交往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与钱亚新的学术交往,较好呈现了学术前辈提携培养后辈与学术后辈尊重学术前辈的学术承传和敬老的传统。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的一批钤有特殊标记的古籍线装书着手,揭示出20世纪50年代张小衡捐赠其父张瑞玑“谁园”藏书的一段故事。文中简述了张瑞玑的经历、文采与事迹,总结了他反清、抗袁、抵制军阀的一生。结合对“谁园”现存建筑的实地勘察,介绍了张瑞玑按照我国古代藏书楼建筑的经验和规制兴造的“谁园”藏书楼,以及它的特点。统计了“谁园”藏书的数量和品质,展现出他不凡的收藏品位、广泛的阅读兴趣以及救国的胸怀和志向。  相似文献   
7.
陈锦春 《图书馆杂志》2006,25(5):70-73,69
《<说文解字>校订本》校勘精良,极便使用。本文试对其中一些衍文、夺文、讹误和标点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剔刘其微瑕,以期能提高该书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出版人张元济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通过对张元济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历程以及其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考察,窥探民国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互动及影响,最后指出,两个看似"跨界"的界别同属特殊的"文化事业"行业,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至今缺乏的就是缺少张元济式的人,一个真正以"文化精神"办"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9.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10.
张静江主浙后,鉴于博览会的重要性,在前任省主席何应钦倡导的基础上,于1928年底到1929年6月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在提倡国货,振兴实业和发展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和影响,与此同时,他也较为关注其他一些相对小型的展览会,如举办了浙江省第一次建设展览会,并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