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长期散居世界各地的弱小民族,是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互助精神将他们连在一起。历史上,犹太人的祖先曾在巴勒斯坦建国,定都耶路撒冷。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组织和动员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国诞生。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锡安主义运动和以色列国形成的过程中,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就以其鲜为人知的金钱财富为后盾,通过其在西欧国家获得的特殊身份和政治影响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切实地影响着巴勒斯坦的现代化进程并推动了锡安主义运动向着更加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从犹太人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来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犹太民族主义者引领的现代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897年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政治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开始。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以色列国最终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在这一过程中,大国,尤其是英国的作用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英国实力的改变、巴勒斯坦阿犹关系的变化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各个阶段目标的不断调整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4.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逐渐兴起的一场旨在推动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政治世俗运动。作为一场促使犹太民族重建民族家园的运动,它从犹太教信仰中汲取了众多思想精华,推动了复国主义的发展并最终建立了以色列国。然而,以建国为目标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在以色列建立之后并未消失,而是始终存在于以色列社会之中,并对以色列国家政策的判定、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的和平、安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 I came to be a sports historian in Israel and the status of the history of sports in the State of Israel over the years.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是通过联合国分治决议建立国家的,因此以色列与联合国的关系显得比较特殊。但是由于以色列和联合国在处理问题时的着眼点不同,所以以色列和联合国的关系既有积极合作的一面,又有不和谐的一面。以色列与联合国关系的特殊而复杂性,它既属于成员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含有很多特殊的关系成分。这种关系中既有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历史事件的历史沉淀,又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现实矛盾的折射。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国催生了以色列国,而以色列国的建立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联合国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难度。但是随着和平与发展潮流的逐渐强大,联合国在解决阿以冲突中的分量会不断提升,以色列与联合国之间就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利益将有所趋同。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offers an assessment of the efforts to de-Arabize the Bedouin Arab youth of the Negev. We show that despite the extensive efforts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y have become pronouncedly alienated from the State of Israel, and are increasingly perceiving themselve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Israel’s Palestinian Arab national minority. The findings of our research illustrate the futility of the policy to de-Arabize the Bedouin and to instill in them the unfounded belief that they are full and equal citizens of the State of Israel. We argue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policy in this regard is inevitable primaril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Israel’s national identity is constructed in a manner that leaves no room for Arab culture and heritage and this identity provided the legitimization for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against the Bedouin, as well as against other Arab groups. Thus, the shift toward Palestinian nation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found among Bedouin youth, can be partly explained as a result of their growing awareness of this political reality and their decreasing readiness to accept it. But then again, this shift is nothing but another manifestation, albeit a sobering one at that, of the challenge facing Zionist ideology since the pre-state era, more than 50 years ago. To put it succinctly, the challenge is this: if Israel aspires to be judged as a liberal democracy and to ensure its legitimac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t must mak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ts basic governing principles. It must either incorporate the culture and collective aspirations of its Arab citizens within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or allow them some form of political autonomy.  相似文献   
8.
犹太民族的历史实际上是犹太民族与土地关系的发展史,因为犹太民族的每一次历史变迁都是犹太民族与土地关系的变迁。大流散是犹太民族失去土地的痛苦经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犹太民族重新拥有土地的过程,以色列建国是犹太民族第一次以主权国家身份拥有土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对土地的占有问题,阿以矛盾的最终解决依然要回到土地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制定《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等教育法令,形成独特的国民教育制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在中小学开展以"犹太复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教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0.
犹太复国主义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犹太民族的解放运动;也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成分.犹太复国主义的两重性对以巴和平产生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利弊兼有.犹太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相信它能够战胜犹太复国主义中的非理性成分,使中东走向全面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