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方略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库实践为例,分析、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当中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点,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谈河洛大鼓的艺术风格与其文化生态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大鼓是洛阳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六代艺人将河洛大鼓从草创发展到成熟,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形成并保存了河洛大鼓特有的地方艺术风格,编创积累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受现代化、全球化冲击的今天,河洛大鼓借助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复苏,同时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拓宽了河洛大鼓艺人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鲧、禹是华夏族的人,夏代的统治中心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谷上游及伊洛地区,也即司马迁所说的夏代的中心是在"河洛之间"。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夷族和商族的相互错处地区,不是夏代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我们要探索的是夏代国家的夏文化,不是"夏族"的文化。今后探索夏文化的重点,仍将继续放在豫西和晋南地区,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4.
河洛学与河洛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作为中华最早的地域文化,河洛文化研究已具备形成一个学科的基础。河洛学研究的对象,是从远古到清末河洛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相关区域文化关系。它有“道器合一”的综合性等特点,是“国学”和其他区域文化学研究的基石,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传统的“面授教学”未能如期开展。一时间“停课不停学”成为疫情期间教育界的主旋律,应急性线上教学也成为疫情期间的常态化教学方式。应急性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远程线上教学,在有限的准备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如何顺利开展应急性线上教学并保障学习成效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分析应急性线上教学特性,给出应急性线上教学的几种策略,并以《老年医学》课程为例进行实践。通过对整个学期开展线上教学情况的梳理,验证应急性线上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可为今后应对突发情况下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少典、有蟜氏则是炎帝、黄帝的先祖。伏羲、女娲氏与少典、有蟜氏部族间的关系及其居住地望等诸多问题,至今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诸多历史文献证明,以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可能就是伏羲、女娲以及黄帝部族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化、汉人南迁及其有关史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迫使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成为客家人的第一批先民,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文化源于河洛文化;在洛阳和河洛地区,至今保留了许多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8.
河洛地区生动的黄帝传说,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该地区十分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河洛地区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和文化旅游的圣地,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和人民群众获得历史知识及增强爱国热情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河洛地域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相当多的《诗经》篇章就是反映了河洛地区的生活和文化,或产生于河洛地域;这其中应该包括《周南》、《小雅》的全部和《召南》的一部分。这些产生于河洛地域的《诗经》篇章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河洛地域文化的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等方面,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后现代理论为视域反思近年来的河洛文化研究,需要克服自我独白的价值判断,以周边地域文化为镜像进行跨文化比较,既确立独特的河洛文化身份,又发现彼此"共同的诗心"。从新历史主义出发,河洛文化研究存在"重史轻文"和"厚古薄今"两大问题。要从"小历史"与"小传统"切入建立河洛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以在当下天际不断延伸、边界不断消融的世界里,找到回家的心灵感觉与学术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