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文化学、社会学和逻辑学相关研究方法,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遂溪醒獅文化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认为,遂溪醒獅文化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彰显大国文化自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基于此,研究还深入分析了遂溪醒狮文化的传承路径,认为准确定位、专事专管、与时俱进、科技引领是实现遂溪醒獅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凯特.肖邦的名篇《一个小时的故事》刻画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表现这一进步过程的同时,作者不忘揭示女性要实现自由所面临的困难。本文通过意识对比来解析肖邦对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描述,并探讨作者对女性获取真正自由所指出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中,通过茜莉的书信语言及内容、茜莉宗教意识的转变及她和莎格的恋情,多方位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从麻木到觉醒到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4.
激发和唤醒沉睡的意识——再读海明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评论家倾向于将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认为"迷惘"就是其小说的核心思想,并伴随其人生历程.这里试图从柯林·威尔森的人本主义的视角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海明威笔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的细致分析,结合其本人的经历,就会发现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并非"迷惘",他运用战争、斗牛和爱情的基本主题去呼唤抗争意识,唤醒人们沉睡的精神和意志,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各阶层妇女如何开始思考自身处境地位,发掘女性自身价值,公开反对神权、男权压迫,参与社会事务以及她们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变化。旨在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提供一些借鉴启示,使他们能更好地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与男性共创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以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可以从个体意识和性别意识两个层面来理解。"五四"社会启蒙既唤醒了一代青年的个体意识,又唤醒了女性意识。文章通过分析丁玲的早期创作《梦柯》《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阿毛姑娘》,揭示了"五四"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艰难觉醒。  相似文献   
7.
刘金平 《职大学报》2013,(1):105-108,124
伴随着一个日渐成型的阶级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与阶级的联合是必然的。农民工阶级走出宿命的关键正在于此,而女性走出宿命的关键也在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运动的发展。这就是电影《世界》中大溃败宿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性内容。  相似文献   
8.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叠加在一起,使六朝赋的才学化特征比汉赋突出;"人的觉醒"促使六朝士人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情,促使赋家在赋的创作中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超人(包括前人)一等的才学,故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比魏晋赋典型。  相似文献   
9.
苏青散文观照20世纪40年代上海殖民社会下女性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了无觉醒意识的女性和有了觉醒意识的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命关怀,进而间接地批判男权文化的专制和女性自身的精神痼疾。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经四个阶段:甲午战争;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这是一个依次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抵抗中,民族的自立,自强意识不断积累,在抗战中总爆发,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众的觉醒也由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