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在棉花生产上,瓜棉套种棉花由于播种早、前期肥水多,利于棉花黄萎病早发生。棉花生长中期连降暴雨,易造成棉花黄萎病大发生。若用不同药剂组合进行防治,即可控制其为害,促进棉花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定义;化学农药存在的问题;生物农药的特点以及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境内有丰富植物农药资源,通过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六盘水境内常见的34科48种植物性农药予以介绍,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六盘水植物农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丁酯、四丁基氢氧化铵、硝酸铈为原料,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C—Ce—TiO2光催化剂,经XRD、UV—Vis—DRS表征,在9W日光灯照射下光催化降解农药。结果表明:随着碳掺杂量的增加,微晶粒径减小、禁带能隙降低、对农药的光催化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随森林演替的变化对于长期碳循环模型及其地下碳储量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土壤呼吸随森林演替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在2019年大兴安岭地区选取草地(GL)、白桦林(BF)、白桦与落叶松混交林(MF)、落叶松林(LF)4个不同演替阶段并对其进行研究.采用壕沟法测定自养(RA)和异养(RH)呼吸.结果 表明,GL、BF、MF和LF的土壤呼吸(RS)分别为3.11,5.68,5.54和4.69 μmol·m-2·s-1,RH分别为2.37,4.56,4.31和3.50 μmol·m-2·s-1,RA分别为0.74,1.12,1.23和1.19 μmol·m-2·s-1,GL、BF、MF、LF去除凋落物后Rs值分别为3.01,5.21,5.24和2.88 μmol·m-2·s-1.GL、BF、MF和LF中RA对Rs的贡献分别为23.79%,19.72%,22.20%和25.37%.演替阶段对Rs有显着影响(P<0.05).回归分析发现,RA与细根生物量呈正相关(P<0.01),RH与森林凋落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的结果强调了演替阶段对土壤呼吸不同成分的重要性及其对估算森林碳汇潜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草药中农药残留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农药残留研究状况,提出了降低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三种农药 (地虫净、地捕杀、呋喃丹 )、三种处理方法对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三种农药与空白对照之间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地虫净、地捕杀、呋喃丹之间防效达显著水平 ,以地虫净效果最好。而在各种施药方法上 ,除地捕杀穴施外 ,其余都达 80 %以上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本文对生物农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用植物酯酶片测定有机磷农药的显色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酶分析法中,通过两种不同显色荆(2,6-二氯靛酚乙酯和固兰B盐)的显色原理及性能对比实验,证实了采用2,6-二氯靛酚乙酯既兼顾了底物和显色荆双重作用,又具有底物稳定性好、灵敏、简便实用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2,6-二氯靛酚乙酯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菜等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越来越严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在改善环境和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已显得经济而有效。本文就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制及编码降解酶的相应基因,以及工程菌的构建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